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模拟题 >

2017连云港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韩竞仪 参加讨论

    ☆☆☆ 点击下载试题 ☆☆☆
    
    4、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 题,
    5、每小题l分;第29~35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居住在右图所示房屋的原始居民,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聚落D.河姆渡聚落
    20.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21.下左一图是我国古代综合性地理学专著的书影。其作者是
    A.郦道元B.顾恺之C.贾思勰 D.祖冲之
    
    22.上左二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实现民族间大融合
    23.上左三图表达了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他
    A.促进民族团结B.取得抗倭胜利C.完成祖国统一 D.加强中外交流
    24.上左四图为清政府颁发的“金奔巴瓶”。与此相关的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B.推动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
    C.密切了汉藏间的文化交流 D.统一了藏族地区宗教信仰
    25.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下定这一禁烟决心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C.曾国藩 D.左宗棠
    26.右侧史料反映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① 民族② 民权③ 民生④ 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27.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
    数人手中。”这种“制度”产生于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雅典 D.古罗马
    28.下列成为“互联网+”行动计划技术基础的是
    A.空间技术 B.原子能技术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技术
    29.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赢政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30.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
    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① 造纸术② 交子 ③ 活字印刷术 ④ 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1.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
    “两位先生”指
    A. “求富”“科学”B. “共和”“科学”
    C. “民主”“科学”D. “共和”“民主”
    32.下列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时间指挥者规模战绩
1940年8---12月彭德怀八路军投入105个团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D.豫湘桂战役
    33.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为非法权力。”这一法案的通过,预示着英国
    A.内战爆发 B.进入共和时代C.光荣革命结束 D.确立君主立宪制
    34.“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托尔斯泰B.凡·高 C.贝多芬 D.莎士比亚
    35.右侧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B.苏东的艰难探索
    C.告别“雅尔塔”D.经济全球化趋势
    五、非选择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2分,第38题14分,三题共36分。)
    36.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国家的建设史。运用所学,回答问题。(10分)
    (1)1953~1956 年间,是我国建设文明国家的重要节点。写出此时党和国家的
    总任务及一例外交成就。(3分)
    (2)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物质文明。写出下列史料中我国物质文明的主要成果,
    分析出现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3分)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 %,年均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7703元增加到2007年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精神是文明的灵魂,蕴含着强大力量。概括下列史料中“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
    写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两例国防科技成就。(4分)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寿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37.提升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运用所学,回答问题。(12分)
    (l)史实是提升史学素养的根基。时空定位与按时空排序以形成历史线索,
    是其首要任务。写出《神曲》出现的时间(世纪)与地点(国家)。指出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史实的共同主题。(3分)
    (2)史料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用史料证明史实的客观性是其任务之一。
    概括下列史料的主要内容,这段史料是证明哪一史实客观性的证据之一?(3分)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

    (3)体验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方法。概括下列史料中罗斯福倡导的精神内涵,
    指出当时美国人“恐惧”的主要原因,写出此后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
    
“首先让我明确地说,我坚决相信,我们惟一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丧失理智的、毫无道理的畏俱心理。它能把我们搞瘫痪,什么事也办不成,使我们无法由退却转为进攻。”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大地。(威廉·曼彻斯特特《光荣与梦想》)

    (4)客观准确地描述史事是史学素养提升的主要标志。写出你心目中的“杜
    鲁门主义”(要求:须有时间(年代)、地点(国家)、主要内容与自己心得等)。(3分)
    38.学习历史可以提升认知图式。运用所学,回答问题。(14分)
    (l)人的认知图式决定了人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下列选自《议覆张佩纶靖藩
    服折(1884年)》的史料,体现了李鸿章的认知图式。概括甲中战胜日本的主
    要途径。写出当时清政府以“自强”为口号的运动名称。归纳乙中日本外交的
    主要特点。写出日本“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甲:跨海远征之举,以整练水师、添备战舰为要;战舰足用,统驭得人,则日本自服,球案(日本侵占琉球群岛)亦易结。乙:彼(日本)自变法以来,女意媚事西人……今年遣参议伊雄博文赴欧洲,考究民政……其注意在树交植党,西人亦乐其倾心亲附,每遇中东交涉事件,往往意存担护。

    (2)国际视野更能理解中国近代演变历程。写出下列史料中华盛顿会议确定“
    远东国际体系”的条约名称及主要内容。指出国民革命运动在1926年的代表性事例。(4分)
    
华盛顿会议决定了1921~1926 年的远东国际体系……暂时稳定了中国的局势。(刘仲敬《经与史:华夏世界的历史建构》)

    (3)研究历史人物,首先要理解历史人物。指出下列史料中近代知识分子
    “不能忍”的主要原因。写出毛泽东1949年“指点江山”的三例军事功绩。(4分〕
    
因为不能忍,毛泽东加入了共产党;因为不能忍,许多学生、记者,甚至于教授,不惜牺牲自己的专业或学业,开始投身政治……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无不想要身体力行地去救国救民。(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

    
    19-23:CBABD24-28:ABACD 29-33:ADCCD34-35:BD
    五、非选择题。
    36. (l)实现工业化,进行社会土义改造。(2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l分)
    (2)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分)改革开放(其他符合题意
    的也可给分)。(l分)
    (3)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2分)
    成功试验原子弹、导弹(氢弹)(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2分)
    37.(l)14世纪,意大利。(2分)世界市场的形成。(l分)
    (2)俄共(布)调整经济政策的目的和主要内容。(2分)
    新经济政策。(l分)
    (3)克服恐惧心理。(1分)经济大危机。(1分)新政(具体措施也可)。(l分)
    (4)20世纪40年代、美国;(l分)对苏政策与对外方针;(l分)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言之成理即可得分。l分)
    
  1. (l)增强海军力量。(l分)洋务运动。(l分)结交西方,获取支持。

    (1分)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征
    兵制,建立常备军;文明开化,推行义务教育。(3分)
    (2)《九国公约》。(1分)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在华
    “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2分)北伐战争。(l分)
    (3)旧中国任人宰割。(1分)指挥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
    役等胜利,推翻南京国民政府。(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