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模拟题 >

2017年朝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word版,有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 点击下载试题 ☆☆☆
    请点击全屏查看
    2017年朝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1.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C )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2017朝阳市)我国原始居民中,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 A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历史学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D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2017朝阳市)《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B )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5.(历史模拟试题)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B )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C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7.(历史模拟试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C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8.(2017朝阳市)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A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九品中正制
    9.(2017朝阳市)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D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0.(2016,泉州中考)改革是除弊兴利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D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11.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A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2.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B )
    13.蔡元培称道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B )
    A.“有教无类” B.“民贵君轻”
    C.“因材施教” D.“以礼治国”
    14.(2015,玉林中考)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
    (历史模拟试题)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A:大禹;B:李冰。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都江堰。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依靠群众;采用堵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
    16.(2015,梅州中考)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秦国;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北魏;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
    科举制度;唐朝。
    (2017朝阳市)17.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儒家学说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仁。
    (2)儒家学说从创立到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秦始皇对待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模拟试题)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3)材料二反映作者对儒家思想持何种态度?他拥护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反对、否定和批判;民主与科学。
    (4)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继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