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枣庄市峄城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古代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与我国现行哪一制度类似(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2.(枣庄中考历史)邓小平曾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材料中的****年是( ) A.1982年 B.1997年 C.1998年 D.2001年 3.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走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歌曲中“妈港”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深圳 4.20世纪末,我国在捍卫领土主权方面能够取得突出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 B.解放军人数世界第一 C.西方侵略者经济实力衰退 D.邓小平等领导者的不懈努力 5.(枣庄中考历史)下列关于我国领土主权被侵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侵略者占领香港 B.西班牙侵略者占领澳门 C.美国侵略者占领澳门 D.葡萄牙侵略者占领香港 6.2016年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宣誓就任新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到“台湾”41次,“这个国家”13次,“中华民国”5次,这说明( ) A.蔡英文明确支持台独,意图将台湾建立成独立国家 B.蔡英文继承国民党的意愿,意图统一大陆 C.蔡英文是否支持台独还不明确 D.蔡英文支持国共第三次合作 7.在中国台湾地区即将政党轮替前夕,当地时间2016年5月16日下午,美国联邦众议院院会“无异议”通过有关支持台湾的“共同决议案”,这说明( ) A.美国肆意干涉我国解决台湾问题 B.台湾问题已经不是中国内部问题 C.美国意图将台湾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D.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美国国会同意 8.(枣庄中考历史)现任台湾总统蔡英文对两岸关系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 A.两岸关系是一中一台 B.两岸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C.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 D.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9.如图反映两岸关系( ) A.大陆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牺牲 B.台湾在两岸经济发展方面居于主导地位 C.海峡两岸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D.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10.(枣庄中考历史)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于5月27日顺利完成了年度首次常态化远海训练,这场历时23个昼夜,航行八千海里,贯穿四大海峡,跨越两大洋的大规模巡航演习,备受全球关注。这支舰队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 B.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C.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建立 D.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建立的 11.我国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利益,我国建立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它是( ) A.海口舰 B.辽宁舰 C.青岛舰 D.中华神盾舰 12.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新战机,它们的不断发展更新说明( ) A.我国空军现代化有了新的飞跃 B.我国空军排名世界第一 C.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战斗机出口国 D.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 13.(枣庄中考历史)中国专家在西方媒体上公布了中国最新的东风弹道导弹的细节,这种最新的导弹射程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可以在16分钟内飞抵伦敦,21分钟内抵达纽约。我国拥有此类武器的目的是( ) A.称霸世界 B.准备与美国开战 C.完成核反击任务 D.对外出售赚取外汇 14.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此制定了( )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5.(枣庄中考历史)为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 ) A.863计划 B.九年义务教育 C.科教兴国战略 D.十二年义务教育 16.(枣庄中考历史)今年高考某中学打出加油横幅,内容是“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这里的“985”和“211”,指的是( ) A.高等教育中重点建设的大学 B.全国著名的985所初中和211所高中 C.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划 D.世界最著名的大学学府 17.近年峄城区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成绩突出,这反映出( ) A.大力发展应试教育培养应试人才 B.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C.注重教育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 D.着力发展乡镇教育忽视城区教育 18.(枣庄中考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得益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实施 B.毛泽东等领导的提倡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推动 D.革命斗争的需要 19.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快速发展,音乐、舞蹈、杂技也快速发展,这( ) A.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B.有效抵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入侵 C.中西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D.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枣庄中考历史)毛泽东曾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为此,面向全体学生,并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中考必考并计入总成绩的是( ) A.体育 B.语文 C.数学 D.历史 21.下列体育项目中,被认为是我国“国球”的是( ) A.乒乓球 B.足球 C.篮球 D.橄榄球 22.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老百姓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 ) A.我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B.营养均衡绿色健康等科学饮食观念深入人心 C.老百姓的收入主要用作解决温饱问题 D.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23.(枣庄中考历史)如图是我国研制的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巴铁”,它的研制表明我国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的根本出路是(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24.下列关于就业问题的词语中哪一项不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 A.下岗再就业 B.跳槽自主创业 C.铁饭碗 D.公开招聘 25.(枣庄中考历史)下表数据说明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 )
A.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主要保障农村贫困人口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保制度正在逐步成熟 D.只是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枣庄中考历史)非选择题(共50分) 26.(25分)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爆发及中国出兵朝鲜并打败侵朝美军,导致美重新评估中苏关系性质及中国的实力,美开始视中国为其在远东的主要敌手,选择了对华遏制政策。 ﹣﹣《史学集刊》 材料二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是 。 (3)与材料二中同一年发生,我国在外交上重大突破的历史事件是 。 材料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的发言 (4)(枣庄中考历史)根据材料三思考,周恩来参加的哪次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材料四 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5)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这些原则”有何意义。 27.(枣庄中考历史)(25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 (1)材料一描述的是我国哪一项科技成就的成功,这项科技成就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试举一位为此科技成就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材料二 如图是我国第一位航天英雄 (2)这位航天英雄是?这位航天英雄登上太空驾驶的是哪一艘飞船? 材料三 几乎从零起步的中国生物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克隆”“基因”“器官移植”“组织工程”等已经成为寻常百姓耳熟能详的生物名词。 (3)材料三中促使我国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的科技计划是,该计划还能促进哪些科技的发展,试举三例。 材料四 作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4)材料中物理学家彭桓武的作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枣庄中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古代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与我国现行哪一制度类似(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考点】(枣庄中考历史)E3:“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知,“一国两制”的双轨制度便以国策确立下来,并为有辽一代所沿用.这与我国现行的一国两制制度类似. 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一国两制相关知识.制度熟记基础知识. 2.(枣庄中考历史)邓小平曾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材料中的****年是( ) A.1982年 B.1997年 C.1998年 D.2001年 【考点】E4: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97年香港的回归. 【解答】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成功收回了香港,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因而材料中的“****年”是1997年.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3.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走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歌曲中“妈港”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深圳 【考点】E4: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澳门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材料中的歌曲是《七子之歌》,是有关澳门的一首歌曲,歌曲中“妈港”是指澳门. 故选C. 【点评】识记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4.(枣庄中考历史)20世纪末,我国在捍卫领土主权方面能够取得突出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 B.解放军人数世界第一 C.西方侵略者经济实力衰退 D.邓小平等领导者的不懈努力 【考点】D6: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捍卫领土主权方面能够取得突出成就的根本原因. 【解答】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世纪末,我国在捍卫领土主权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及意义. 5.(枣庄中考历史)下列关于我国领土主权被侵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侵略者占领香港 B.西班牙侵略者占领澳门 C.美国侵略者占领澳门 D.葡萄牙侵略者占领香港 【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后逐步占领香港地区.澳门是被葡萄牙侵略者占领. 故选A. 【点评】了解我国近代被占有领土的相关史实,理解“落后就要挨打”. 6.2016年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宣誓就任新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到“台湾”41次,“这个国家”13次,“中华民国”5次,这说明( ) A.蔡英文明确支持台独,意图将台湾建立成独立国家 B.蔡英文继承国民党的意愿,意图统一大陆 C.蔡英文是否支持台独还不明确 D.蔡英文支持国共第三次合作 【考点】E4: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 【解答】(枣庄中考历史)由材料“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宣誓就任新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到‘台湾’41次,‘这个国家’13次,‘中华民国’5次”可知,蔡英文称台湾为“这个国家”,这说明她支持台独,意图将台湾建立成独立国家.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同时识记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 7.(枣庄中考历史)在中国台湾地区即将政党轮替前夕,当地时间2016年5月16日下午,美国联邦众议院院会“无异议”通过有关支持台湾的“共同决议案”,这说明( ) A.美国肆意干涉我国解决台湾问题 B.台湾问题已经不是中国内部问题 C.美国意图将台湾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D.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美国国会同意 【考点】E4: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 【解答】(枣庄中考历史)由材料“在中国台湾地区即将政党轮替前夕,当地时间2016年5月16日下午,美国联邦众议院院会‘无异议’通过有关支持台湾的‘共同决议案’”可知,这反映了美国肆意干涉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它国干涉,美国应从中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切实遵守中美《联合公报》的承诺,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政.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同时要注意识记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 8.(枣庄中考历史)现任台湾总统蔡英文对两岸关系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 A.两岸关系是一中一台 B.两岸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C.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 D.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考点】E4: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九二共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9.(枣庄中考历史)如图反映两岸关系( ) A.大陆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牺牲 B.台湾在两岸经济发展方面居于主导地位 C.海峡两岸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D.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考点】(枣庄中考历史)E4: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强和人员往来频繁.据所学知,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来往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 10.(枣庄中考历史)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于5月27日顺利完成了年度首次常态化远海训练,这场历时23个昼夜,航行八千海里,贯穿四大海峡,跨越两大洋的大规模巡航演习,备受全球关注。这支舰队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 B.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C.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建立 D.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建立的 【考点】E5: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的建立. 【解答】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的国防建设. 11.(枣庄中考历史)我国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利益,我国建立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它是( ) A.海口舰 B.辽宁舰 C.青岛舰 D.中华神盾舰 【考点】E6: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航母. 【解答】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建立了第一艘航空母舰是辽宁号. 12.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新战机,它们的不断发展更新说明( ) A.我国空军现代化有了新的飞跃 B.我国空军排名世界第一 C.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战斗机出口国 D.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 【考点】(枣庄中考历史)E6: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军事现代化. 【解答】题目直接说明图片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新战机,它们的不断发展更新说明我国空军现代化有了新的飞跃.BCD表述都不符合当今中国空军发展的地位史实.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3.(枣庄中考历史)中国专家在西方媒体上公布了中国最新的东风弹道导弹的细节,这种最新的导弹射程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可以在16分钟内飞抵伦敦,21分钟内抵达纽约。我国拥有此类武器的目的是( ) A.称霸世界 B.准备与美国开战 C.完成核反击任务 D.对外出售赚取外汇 【考点】EF:“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国防建设.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国专家在西方媒体上公布了中国最新的东风弹道导弹的细节,这种最新的导弹射程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可以在16分钟内飞抵伦敦,21分钟内抵达纽约.”可知是对核武器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当初苏美两大帝国实施核垄断和核威慑,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完成核反击任务,保卫国家安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建设成就与影响. 14.(枣庄中考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此制定了( )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考点】EI: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因而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此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5.(枣庄中考历史)为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 ) A.863计划 B.九年义务教育 C.科教兴国战略 D.十二年义务教育 【考点】EI: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科教兴国战略. 【解答】为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与实施. 16.(枣庄中考历史)今年高考某中学打出加油横幅,内容是“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这里的“985”和“211”,指的是( ) A.高等教育中重点建设的大学 B.全国著名的985所初中和211所高中 C.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划 D.世界最著名的大学学府 【考点】EI: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高等教育中重点建设的大学. 【解答】“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的建设工程.“985工程”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因为是江泽民在1998年5月的讲话内容,随后教育部制订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简称“985工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985”和“211”的含义. 17.(枣庄中考历史)近年峄城区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成绩突出,这反映出( ) A.大力发展应试教育培养应试人才 B.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C.注重教育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 D.着力发展乡镇教育忽视城区教育 【考点】EI: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峄城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答】(枣庄中考历史)近年峄城区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成绩突出,这反映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ACD说法均具有片面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 18.(枣庄中考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得益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实施 B.毛泽东等领导的提倡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推动 D.革命斗争的需要 【考点】EI: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的发展.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勞般地涌现出来. 故选C. 【点评】(枣庄中考历史)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新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有关内容. 19.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快速发展,音乐、舞蹈、杂技也快速发展,这( ) A.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B.有效抵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入侵 C.中西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D.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考点】(枣庄中考历史)EJ: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解答】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快速发展,音乐、舞蹈、杂技也快速发展,这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物质和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及中西文化融为一体.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20.(枣庄中考历史)毛泽东曾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为此,面向全体学生,并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中考必考并计入总成绩的是( ) A.体育 B.语文 C.数学 D.历史 【考点】EI: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 【解答】毛泽东对学生提出了“健康第一”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课,被列为学校的重点课程.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关内容. 21.(枣庄中考历史)下列体育项目中,被认为是我国“国球”的是( ) A.乒乓球 B.足球 C.篮球 D.橄榄球 【考点】EI: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在我国普及率很高,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多次在在世界大赛中多次获得冠军,为国家争得荣誉.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乒乓球的有关内容. 22.(枣庄中考历史)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老百姓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 ) A.我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B.营养均衡绿色健康等科学饮食观念深入人心 C.老百姓的收入主要用作解决温饱问题 D.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考点】EJ: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解答】(枣庄中考历史)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老百姓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我国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营养均衡绿色健康等科学饮食观念深入人心,但不能说明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23.(枣庄中考历史)如图是我国研制的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巴铁”,它的研制表明我国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的根本出路是(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考点】EJ: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解答】巴铁属于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它的研制表明我国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的根本出路是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有关内容. 24.(枣庄中考历史)下列关于就业问题的词语中哪一项不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 A.下岗再就业 B.跳槽自主创业 C.铁饭碗 D.公开招聘 【考点】EK: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就业方式. 【解答】改革开放后,从前的“铁饭碗”已经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铁饭碗”不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改革开放前后就业方式的变化. 25.(枣庄中考历史)下表数据说明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 )
A.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主要保障农村贫困人口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保制度正在逐步成熟 D.只是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考点】(枣庄中考历史)EK: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 【解答】题干给出的表格数据中新农含财政补助标准/元每人每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元每人每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元每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保障标准/元每人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保障标准/元每人每月的数据都是逐年提高,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相差倍数(城乡)在缩小,这表明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保制度正在逐步成熟.A表述太绝对;B只说农村贫困人口,不能全面反映表格内容;D也只说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能全面反映表格内容. 故选C. 【点评】(枣庄中考历史)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数据,提炼观点.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5分)(2016春•峄城区期末)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爆发及中国出兵朝鲜并打败侵朝美军,导致美重新评估中苏关系性质及中国的实力,美开始视中国为其在远东的主要敌手,选择了对华遏制政策。 ﹣﹣《史学集刊》 材料二 (枣庄中考历史)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是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 (3)与材料二中同一年发生,我国在外交上重大突破的历史事件是 中国重返联合国 。 材料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的发言 (4)(枣庄中考历史)根据材料三思考,周恩来参加的哪次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材料四 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5)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这些原则”有何意义。 【考点】EC:中美建交;E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EA:亚非万隆会议;E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分析】(枣庄中考历史)(1)本题考查中美关系. (2)本题考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原原因. (3)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 (4)本题考查万隆会议. (5)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答】(枣庄中考历史)(1)依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及中国出兵朝鲜并打败侵朝美军,导致美重新评估中苏关系性质及中国的实力,美开始视中国为其在远东的主要敌手,选择了对华遏制政策.”与“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从中可以获取到美国对华政策由对华遏制到谋求与中国建交. (2)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与国防建设;综合国力提高是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 (3)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依据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结合所学可知,是对万隆会议的描述.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枣庄中考历史)依据材料“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结合所学可知,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描述.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故答案为: (1)由对华遏制到谋求与中国建交. (2)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3)中国重返联合国. (4)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准则. 【点评】(枣庄中考历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成就内容与影响. 27.(25分)(2016春•峄城区期末)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 (1)材料一描述的是我国哪一项科技成就的成功,这项科技成就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试举一位为此科技成就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材料二 如图是我国第一位航天英雄 (2)(枣庄中考历史)这位航天英雄是?这位航天英雄登上太空驾驶的是哪一艘飞船? 材料三 几乎从零起步的中国生物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克隆”“基因”“器官移植”“组织工程”等已经成为寻常百姓耳熟能详的生物名词。 (3)材料三中促使我国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的科技计划是,该计划还能促进哪些科技的发展,试举三例。 材料四 作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4)材料中物理学家彭桓武的作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考点】(枣庄中考历史)EF:“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EH:863计划;P6: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技术成就;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有关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杨利伟的有关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863计划的有关内容. (4)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学家彭桓武的精神. 【解答】(枣庄中考历史)(1)题干中的“1964年10月16日,蘑菇云”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北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为了研制我国的核武器,邓稼先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天英雄是杨利伟,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枣庄中考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为了瞄准世界最新科技,我国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863计划”.重点涉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共七个领域.1996年以后又将海洋高科技第八大领域. (4)材料中彭桓武回答的“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体现了彭桓武热爱祖国的精神. 故答案为: (1)原子弹;邓稼先. (2)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 (3)863计划;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 (4)热爱祖国的精神.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我国科技发展的有关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