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日照市莒县七年级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本题后边相应的答题框内,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3.(日照中考历史)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4.“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5.如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 ) 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 6.(日照中考历史)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8.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 ) A.贵族居住区 B.娱乐区 C.居民住宅区 D.商业区 9.(日照中考历史)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 ) 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对比如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11.“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是2006“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 )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12.(日照中考历史)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称为“诗仙”的( ) A.李白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13.如图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它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日照中考历史)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日照中考历史)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 ①孙思邈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有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武则天 17.至今仍珍藏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高僧坐像,1980年,该塑像曾回中国“探亲”,你知道这位高僧是谁( ) A.玄奘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18.(日照中考历史)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金刚经》 B.《古兰经》 C.《圣经》 D.《易经》 19.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20.(日照中考历史)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大唐西域记》 B.《金刚经》 C.《西游记》 D.《史记》 21.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22.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23.被后世称为“画圣”,开创写意先河的唐朝画家是( ) A.顾恺之 B.阎立本 C.吴道子 D.王羲之 24.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化,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25.(日照中考历史)2008年春节晚会上舞蹈《飞天》中的演员们轻盈的舞姿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过目难忘.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镜子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5)唐太宗按照上述治国思想,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7(日照中考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缙绅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 言》 材料二:有的学者说:“科举制度如果抛开其考试内容而仅就其形式上看是很有科学性的。它完全可以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进士科是由谁创立的? (2)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有哪些进步作用? (3)唐代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三个?贡献分别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图中A.B.C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材料一中认为隋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 日照中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本题后边相应的答题框内,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考点】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的理解. 【解答】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后期隋炀帝的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朝灭亡,时间短暂,所以说是繁盛一时. 故选B. 2(日照中考历史).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点. 【解答】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从涿郡到洛阳的一段被称为永济渠. 故选A. 3.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 【解答】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故选C. 4.(日照中考历史)“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考点】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纳谏和用人的知识点. 【解答】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曾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深受唐太宗的器重.尚长荣在京剧《贞观盛事》中出演的耿直进谏的名臣就是魏征. 故选C. 5.(日照中考历史)如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 ) 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筒车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制成了灌溉工具﹣﹣筒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故选A. 6.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 【解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武举考试可知当时皇帝是武则天. 故选D. 7.(日照中考历史)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经济繁荣,诗句反应了开元年间的盛世景象. 【解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意思是粮食丰收了,不论官府还是大户人家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所以说诗句反应的经济繁荣. 故选A. 8.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 ) A.贵族居住区 B.娱乐区 C.居民住宅区 D.商业区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唐都长安.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的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故选C. 9.(日照中考历史)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 ) 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的相关史实. 【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期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702年,武则天又在天山以北设置了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且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故选C. 10.(日照中考历史)对比如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考点】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分析】(日照中考历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时中日友好往来的准确识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日本国派到唐朝的遣唐使回国后积极按照中国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生活进行改革,所以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的说法不正确.图片反映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很大,但并不能说明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故选D. 11.“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是2006“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 )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考点】(日照中考历史)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玄奘可知其路线为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故选D. 12.(日照中考历史)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称为“诗仙”的( ) A.李白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李白. 【解答】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 故选A. 13.(日照中考历史)如图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它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关系,注意识记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派文成公主入藏的统治者为唐太宗,当时吐蕃赞普为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的目的地为逻些即今天拉萨,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由此可知答案. 故选D. 14.(日照中考历史)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文景之治;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运用能力.文景之治出现在汉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都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出现的,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都重视发展生产.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D. 15.(日照中考历史)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 ①孙思邈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把握同日本、天竺的往来. 【解答】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兼容并蓄.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对日本的影响很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他们对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选D. 16.(日照中考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有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武则天 【考点】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杨坚建立隋朝与隋朝的统一.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A. 17.(日照中考历史)至今仍珍藏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高僧坐像,1980年,该塑像曾回中国“探亲”,你知道这位高僧是谁( ) A.玄奘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材料在的“唐招提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高僧是鉴真,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是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故选B. 18.(日照中考历史)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金刚经》 B.《古兰经》 C.《圣经》 D.《易经》 【考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重在考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解答】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故选A. 19.(日照中考历史)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考点】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解答】据题干“单孔大石桥”及“时间”得知:隋朝李春在河北赵县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后又有诗人赞它是“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故选A. 20.(日照中考历史)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大唐西域记》 B.《金刚经》 C.《西游记》 D.《史记》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玄奘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联系所学可知,贞观年间,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西行取经的所见所闻,记录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介绍了沿途各国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产生活等.这部书近百年来被译成多国文字,很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故选A. 21.(日照中考历史)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三彩瓷器”指唐三彩,雕版印刷术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所以可以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唐朝. 故选B. 22.(日照中考历史)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文成公主入藏.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文成公主像坐落于拉萨的大昭寺. 故选D. 23.(日照中考历史)被后世称为“画圣”,开创写意先河的唐朝画家是( ) A.顾恺之 B.阎立本 C.吴道子 D.王羲之 【考点】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 【解答】唐朝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 故选C. 24.(日照中考历史)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化,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主要文化成就.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文化昌盛,各个朝代最主要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故选C. 25(日照中考历史).2008年春节晚会上舞蹈《飞天》中的演员们轻盈的舞姿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过目难忘.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考点】(日照中考历史)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史实. 【解答】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敦煌莫高窟在甘肃省不在陕西省.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日照中考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镜子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5)唐太宗按照上述治国思想,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考点】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有关内容. 【解答】(1)材料一的意思是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唐太宗,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这是唐太宗说的. (2)分析材料可知,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把舟掀翻.说明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3)根据材料“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一视同仁、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派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唐太宗称魏征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他还任命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 (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被称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 (1)唐太宗. (2)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把舟掀翻.说明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3)体现唐太宗一视同仁、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派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 (4)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5)贞观之治. 27.(日照中考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缙绅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 言》 材料二:有的学者说:“科举制度如果抛开其考试内容而仅就其形式上看是很有科学性的。它完全可以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进士科是由谁创立的? (2)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有哪些进步作用? (3)唐代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三个?贡献分别是什么?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 【解答】(日照中考历史)(1)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弊端,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结合所学可知,科举考试制度的实行,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故答案为: (1)隋炀帝. (2(日照中考历史))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诗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3)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办学规模;武则天:设立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8.(日照中考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图中A.B.C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材料一中认为隋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 【解答】(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意思是说隋朝灭亡是因为这条河,但是这条河在交通方面却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河指的隋朝大运河,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隋代隋炀帝的时候开凿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北京),东南至余杭(杭州),全长2500公里. (3)(日照中考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根据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可知材料一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通,而隋朝灭亡主要是因为隋的暴政. 故答案为: (1)大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北京、洛阳、杭州. (3)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的开通;隋的暴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