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绵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入下面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图年代标尺中,于A、B两处时间节点实现统一的古代王朝分别是( ) ![]() A.秦、隋 B.汉、唐 C.隋、唐 D.西晋、隋 2.“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盛世之一。促使这一盛世局面形成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唐玄宗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统一蒙古族各部的杰出领袖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耶律阿保机 4.如图是小林同学的一段课堂笔记。从中可以推断出小林正在学习的这段历史属于(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绵阳市中考历史)武周时期,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下列能够较为准确地概括武周时期统治特点的是( ) A.开元盛世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形成于元朝的新民族是( ) A.苗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辽 B.金 C.元 D.清 8.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有( ) ①八股取士 ②废除丞相制 ③设立军机处 ④大兴文字狱 ⑤建立厂卫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9.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广州 B.开封 C.泉州 D.临安 10.《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1.《元史•琉求传》记载:“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为了管理“琉求”,元朝设置的专门机构是( ) A.宣政院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中书省 12.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②唐蕃会盟 ③郑和下西洋 ④文天祥抗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3.《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提到的“此城”应该指( ) A.长安 B.临安 C.东京 D.大都 14.“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 A.寇准 B.岳飞 C.杨业 D.戚继光 15.某同学在浏览历史网页时,找出了几个古代著名人物的画像。将画像人物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16.(绵阳市中考历史)“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都比不上元朝)。”元朝为巩固极为辽阔的国家的统一,在地方实行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17.如图所示,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18.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 ①唐蕃会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旧唐书》记载“……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材料中的“我”应是( ) A.张骞 B.孝文帝 C.松赞干布 D.元昊 20.近年来,穿越剧层出不穷,给人以古代生活的无限遐想。假如,你也穿越回到了中国古代南宋时期,你会体验到的生活是( ) ①晚上与友人相聚瓦舍娱乐 ②带上交子去市场买菜 ③在茶馆喝茶谈论生意 ④去花团买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绵阳市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8分,共40分.) 21.中国以开放的心胸拥抱世界,世界以善意的笑容回应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中的“伟大僧人”是谁?唐朝时,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中国人还有谁? 材料二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 (2)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哪两处?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22.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其中,既有和谐音符,也有战争插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很多,其中就有南诏。南诏的生金、丹砂、浪人剑、棉布等土特产传入唐朝,南诏乐也传入唐朝。南诏从汉地吸收不少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唐文化也大量传入南诏。 ﹣﹣选自《文物隋唐史》 (1)为了加强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了哪位南诏首领?除册封外,唐朝还通过哪两大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材料二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2)材料中的内容出自于宋朝的哪次议和?这次议和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做好西藏工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摘自《习进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西藏哪一朝代开始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时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管理西藏?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请写出你的建议。 23.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确立后,经历了一个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1)(绵阳市中考历史)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朱元璋《皇明祖训》 (2)“罢丞相”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朝代? 材料三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帝看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和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 (3)材料三反应出清朝采取的什么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绵阳市中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入下面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图年代标尺中,于A、B两处时间节点实现统一的古代王朝分别是( ) ![]() A.秦、隋 B.汉、唐 C.隋、唐 D.西晋、隋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隋实现统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故选A. 2.“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盛世之一。促使这一盛世局面形成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唐玄宗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识记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统治时期,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提倡节俭,“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出现封建盛世局面. 【解答】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故选B.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统一蒙古族各部的杰出领袖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耶律阿保机 【考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分析】本题考查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时,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 【解答】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蒙古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 故选A. 4.如图是小林同学的一段课堂笔记。从中可以推断出小林正在学习的这段历史属于(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社会生活.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中有“交子”可知小林正在学习的这段历史属于宋朝.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故选B. 5.武周时期,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下列能够较为准确地概括武周时期统治特点的是( ) A.开元盛世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了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解答】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选D. 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形成于元朝的新民族是( ) A.苗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考点】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分析】本题考查了回族.元朝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由高至低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解答】元朝的统一为中外交流以及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元朝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B.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辽 B.金 C.元 D.清 【考点】忽必烈建立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解答】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故选C. 8.(绵阳市中考历史)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有( ) ①八股取士 ②废除丞相制 ③设立军机处 ④大兴文字狱 ⑤建立厂卫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八股取士,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解答】①清朝沿用明朝的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②废除丞相是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③设立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加强君主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④大兴文字狱是清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⑤建立厂卫制度是明朝时设立的,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符合题干要求的是①③④. 故选D. 9.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广州 B.开封 C.泉州 D.临安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A项广州和C项泉州造船业发达,是著名的商港,B项开封是北宋的都城. 故选D. 10.《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清朝末年,废除了科举制. 【解答】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了科举制度.清朝末年,废除了科举制,所以科举制在我国存在了近两千年之久.据“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可知,这一制度指科举制. 故选C. 11.《元史•琉求传》记载:“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为了管理“琉求”,元朝设置的专门机构是( ) A.宣政院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中书省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对台湾的管辖措施,元代设置澎湖设立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管辖,设置澎湖设立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故选C. 12.(绵阳市中考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②唐蕃会盟 ③郑和下西洋 ④文天祥抗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以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 【解答】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加强汉藏两大民族的团结和友好.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体现的对外关系,不是民族关系.文天祥抗元体现的是民族之间的斗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提到的“此城”应该指( ) A.长安 B.临安 C.东京 D.大都 【考点】马可·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游记》. 【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可•波罗游记》.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解答】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他的《马可•波罗游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中的“此城”应该指大都. 故选D. 14.“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 A.寇准 B.岳飞 C.杨业 D.戚继光 【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分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精忠报国”.岳飞精忠报国,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所以岳飞抗金是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本题中的歌词就是对岳飞的赞美. 故选B. 15.某同学在浏览历史网页时,找出了几个古代著名人物的画像。将画像人物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忽必烈建立元朝;明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皇帝出现的顺序.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李渊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1368年,朱元璋称皇帝,建立明朝.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李世民是唐朝著名皇帝,忽必烈是元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赵匡胤是宋朝皇帝,所以画像人物按先后顺序排列是①④②③. 故选A. 16.(绵阳市中考历史)“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都比不上元朝)。”元朝为巩固极为辽阔的国家的统一,在地方实行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相关历史的掌握情况.元世祖时期,为加强对广阔疆域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前广大,为了加强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理,元朝统治者吸取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故选C. 17.如图所示,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考点】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点,应把握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郑和下西洋》图,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选A. 18.(绵阳市中考历史)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 ①唐蕃会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识记唐与日本的交往史实. 【解答】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都体现当时中外文化是双向交流,①唐蕃会盟体现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故选C. 19.《旧唐书》记载“……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材料中的“我”应是( ) A.张骞 B.孝文帝 C.松赞干布 D.元昊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以《旧唐书》记载为切入点,考查文成公主入藏.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当为公主筑一城”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造了今天拉萨的布达拉宫.因此材料中的“我”应是松赞干布. 故选C. 20.近年来,穿越剧层出不穷,给人以古代生活的无限遐想。假如,你也穿越回到了中国古代南宋时期,你会体验到的生活是( ) ①晚上与友人相聚瓦舍娱乐 ②带上交子去市场买菜 ③在茶馆喝茶谈论生意 ④去花团买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社会风貌. 【解答】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是大额货币,带上交子去市场买菜不符合史实.①③④符合史实. 故选C.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8分,共40分.) 21.中国以开放的心胸拥抱世界,世界以善意的笑容回应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中的“伟大僧人”是谁?唐朝时,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中国人还有谁? 材料二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 (2)(绵阳市中考历史)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哪两处?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 【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交往,知道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2)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知道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广州和泉州. (3)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解答】(1)据材料一“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知,材料中的“伟大僧人”是玄奘,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唐朝时,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中国人还有鉴真,唐玄宗时鉴真东渡,鉴真在日本居留十年辛勤传播唐朝文化. (2)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市舶司,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广州和泉州.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故答案为: (1)玄奘;鉴真. (2)市舶司;广州和泉州. (3)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2.(绵阳市中考历史)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其中,既有和谐音符,也有战争插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很多,其中就有南诏。南诏的生金、丹砂、浪人剑、棉布等土特产传入唐朝,南诏乐也传入唐朝。南诏从汉地吸收不少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唐文化也大量传入南诏。 ﹣﹣选自《文物隋唐史》 (1)为了加强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了哪位南诏首领?除册封外,唐朝还通过哪两大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材料二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2)材料中的内容出自于宋朝的哪次议和?这次议和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做好西藏工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摘自《习进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西藏哪一朝代开始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时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管理西藏?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请写出你的建议。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唐与南诏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2)本题以宋辽议和为切入点,考查澶渊之盟. (3)本题以西藏为切入点,考查元朝巩固统一措施. 【解答】(1)依据所学,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除册封之外,唐朝加强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的方式还有和亲和设机构管理.和亲: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设机构管理: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地区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 (2)由材料二关键词“宋真宗”可知,材料二内容出自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由材料“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可知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由材料“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可知,澶渊之盟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断,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依据所学,元朝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开始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即可,如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 故答案为: (1)皮罗阁;和亲、设机构管理. (2)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澶渊之盟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断,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元朝;宣政院;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 23.(绵阳市中考历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确立后,经历了一个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朱元璋《皇明祖训》 (2)“罢丞相”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朝代? 材料三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帝看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和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 (3)材料三反应出清朝采取的什么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考点】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1)本题以“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位切入点,考查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2)本题以“今我朝罢丞相”为切入点,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3)本题以“一把心肠论浊清”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清朝文字狱的知识点. 【解答】(1)据材料一“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可知,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是政绩.唐太宗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他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重视地方的监察. (2)依据材料二“今我朝罢丞相”可知,明太祖时期,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所以,题目中“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这一史实最早发生在明朝. (3)材料三“一把心肠论浊清”可知清朝文字狱有关.材料三描述的是胡中藻狱.胡中藻狱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一个典型案例.无论是明朝的八股取士,还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统治者的意图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强化君主专制. 故答案为: (1)政绩. (2)明朝. (3)清朝文字狱;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强化君主专制. 第1页(共1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