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模拟题 >

2018眉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眉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4个小题共28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上表)
    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有两处在同一省份,这个省份是(  )
    A.江苏              B.广东              C.福建              D.浙江
    2.《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歌颂扬的“大将”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岳飞
    4.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5.5、右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副著名浮雕,它表现了中国近代那一次重大事件?(  )
    
    A.1919年五四运动              B.1911年武昌起义
    C.1949年渡江战役              D.1839年虎门销烟
    6.(眉山市中考历史)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7.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  )
    A.武昌              B.南京              C.南昌              D.上海
    8.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0.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强学会成立              B.创立《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11.(眉山市中考历史)“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哪一位爱国将领临终高呼的口号?(  )
    A.左宗堂              B.邓世昌              C.徐骧              D.关天培
    12.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13.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14.“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此文选自李大钊的(  )
    A.《狂人日记》              B.《庶民的胜利》
    C.《文学改良刍议》              D.《万国公报》
    二、材料分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劫掠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
    (2)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中列强所犯下的罪行?请说出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请你举例说明
    (5)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文中“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由哪一派别领导?列举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2)这一派别从哪几个方面展开了“自救”?
    (3)这场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理由。
    (4)材料中“新的社会力量”是指什么?这个“新的社会力量”的先锋队组织的名称是 什么?她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三个层次:
    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材料二:
    
    (1)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
    (2)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这两个事件与图一图四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何特点?
    (3)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4)结合图四,谈谈今天应该怎么对待西方文明。
    眉山市中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4个小题共28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上表)
    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有两处在同一省份,这个省份是(  )
    A.江苏              B.广东              C.福建              D.浙江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中英《南京条约》.
    【解答】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有厦门、福州在同一省份福建.
    故选C.
    2.《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考点】《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解答】《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示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正符合题干“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等语.
    故选C.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歌颂扬的“大将”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岳飞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解答】题文中的诗赞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开发新疆的丰功伟绩.依据所学可知,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阿古柏.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故选B.
    4.(眉山市中考历史)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事实.重点掌握黄海海战的地点.
    【解答】198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选D.
    5.5、右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副著名浮雕,它表现了中国近代那一次重大事件?(  )
    
    A.1919年五四运动              B.1911年武昌起义
    C.1949年渡江战役              D.1839年虎门销烟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解答】由浮雕图可以看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6月25日,林则徐率领人们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林则徐不愧是民族英雄.
    故选D.
    6.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解答】题干中“制器为先”指的是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而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上海轮船招商局则是后期以“求富”为口号而创办的一些民用工业.
    故选A.
    7.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  )
    A.武昌              B.南京              C.南昌              D.上海
    【考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点,应把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武昌起义的爆发.
    故选A.
    8.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旧民主主义革命以鸦片战争为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因此,五四运动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故选D.
    9.(眉山市中考历史)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考点】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A项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政治上的大解放,选项B、C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但分别是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影响,D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故选A.
    10.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强学会成立              B.创立《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的知识点,应把握公车上书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这就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C.
    11.“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哪一位爱国将领临终高呼的口号?(  )
    A.左宗堂              B.邓世昌              C.徐骧              D.关天培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徐骧.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内容“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是徐骧临终高呼的口号.徐骧是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徐骧家世以农耕为业,但他素有大志,“耕而兼读,耕读之余,更以余力习武技”.徐骧勤奋耐劳,并善于团结群众,常资助贫苦乡民,深得当地农民的信赖.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故选C.
    12.(眉山市中考历史)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考点】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民主义的内容.
    【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的选项,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故选B.
    13.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考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国成立的知识点,应把握历史时间的计算方法.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六年是:1912+6﹣1=1917年.
    故选C.
    14.“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此文选自李大钊的(  )
    A.《狂人日记》              B.《庶民的胜利》
    C.《文学改良刍议》              D.《万国公报》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
    【解答】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颂扬“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劫掠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
    (2)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中列强所犯下的罪行?请说出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请你举例说明
    (5)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
    【考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4)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史实.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眉山市中考历史)(1)由材料一“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可知,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所以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圆明园,劫掠者是英国和法国.
    (2)据所学知,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3)由上述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分析可知,材料所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所犯下的罪行.这场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据所学知,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积极反对外国侵略.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在青浦等地大败洋枪队等.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故答案为:
    (1)圆明园;英国和法国.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积极反对外国侵略;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在青浦等地大败洋枪队.(符合题意即可)
    (5)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文中“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由哪一派别领导?列举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2)这一派别从哪几个方面展开了“自救”?
    (3)这场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理由。
    (4)材料中“新的社会力量”是指什么?这个“新的社会力量”的先锋队组织的名称是 什么?她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考点】材料解析题;洋务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领导派别和代表人物.
    (2)本题考查洋务派的“自救”措施.
    (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理由.
    (4)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对外来事物认识不同,分成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掀起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
    (2)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的目的,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洋务运动后期,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堂.
    (3)(眉山市中考历史)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据所学知,材料中“新的社会力量”是指工人,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个“新的社会力量”的先锋队组织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
    (1)洋务派;奕(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3)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工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三个层次:
    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材料二:
    
    (1)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
    (2)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这两个事件与图一图四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何特点?
    (3)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4)结合图四,谈谈今天应该怎么对待西方文明。
    【考点】材料解析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材料二中四张图展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解答】(眉山市中考历史)(1)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两者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重在经济.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重在思想文化.
    (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为挽救民族危亡,辛亥革命要求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所以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这两个事件与图一、图四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的特点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四副图展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所以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近代化的探索.
    (4)对待西方文明,要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并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重在经济.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科学” 旗帜,重在思想文化.
    (2)共同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近代化的探索.
    (4)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并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1页(共1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