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
中考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2022中考
2022年中考
数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
中考政治真题
2017年中考
生物知识点
数学模拟试题
优秀作文
中考语文试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模拟题
>
2018年安徽淮北中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王蕊
参加讨论
2018年安徽淮北中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为了方便您的阅读 请点击查看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sù杀。其实,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lǎng圆满的启示呢?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在秋天这样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啊!
(《朗读者》)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sù()杀 清lǎng()
(2)给加点字注音。(2分)[来源:.]
萧瑟( ) 愁恼( )
(3)“成”第五笔笔画名称是____。朗读以上文字时语速、语调应为____。(2分)
A.平缓轻柔B.急促高亢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反腐不仅要惩治于后,更应预防于先;不仅需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效果,更需激发“不想腐”“不愿腐”的自觉。
B.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宣传作用,传递出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劳动情怀。
C.李校长宣布:我们学校今年有两个任务:一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二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D.当下新媒体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
3.下列汉语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名词。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焰火”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一句中“善于用童话”和“解释”依次是状语、谓语。
D.“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是一个并列复句。
4.下列与推荐阅读名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鲁滨孙漂流记》记述了鲁滨孙遇险后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B.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所作的《名人传》,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D.《水浒》中头脑简单、粗野率直的鲁提辖听说柴进被藏在枯井中不知生死,便脱得赤条条,手拿两把板斧下井解救。
5.名句积累。(6分)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5)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
之妙。
6.在横线
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交往中。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气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一世,还是退让慈悲?
7.综合性学习。(9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
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__①__(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__②__(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__③__(阅读、拜读)!”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所给题目。(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
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春,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湖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
喜悦心情。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所给题目。(14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
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缊: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____________
(2)阴布大网____________
(3)须其夜艾______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_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现代文,完成所给题目。(9分)
俭以养德
张 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云南省原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
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04期,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④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所学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2分)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了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我的叔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走“狗气杀”等小东西。(《故乡》)
17.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
(四)阅读现代文,完成所给题目。(13分)
嘱 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画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
“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8.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2分)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分)
23.远方也许有撩动心弦的风景,远方也许有点燃梦想的灯塔,远方也许有绵绵不尽的思念……远方是现实的延展,是以踏实为路基、以奋斗为底色成就的精彩。
请以“远方”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可酌情奖励2分。
2018年安徽淮北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1.(1)肃 朗 (2)sè nǎo (3)撇 A
2.C(同一个句子中不能用两个冒号,可将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
3.D(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4.D(“手拿两把板斧”不是鲁提辖,而是李逵)
5.(1)玉垒浮云变古今 (2)浊酒一杯家万里 (3)荷笠带斜阳 (4)一年之计在于春
(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6.居高临下 还是谦恭含蓄
7.(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生活处处有礼仪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一: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
,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知
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8.C
9.示例: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1.5分);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1.5分)。
10.(1)依照 (2)暗中,秘密 (3)止,尽 (4)笼罩,捕捉
11.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12.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致“臆断”的现象(2分);乙文讽喻只看表面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2分)。
13.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1分)。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1分)。②叙议结合(1分)。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1分)。
【乙译文】雁奴是群雁中最小的一只,天性非常机敏警觉。每次群雁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群雁就鸣声杂乱地飞去。
后来乡里的人更巧妙设下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群雁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群雁不在,人们
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群雁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
。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群雁屡次惊醒;惊醒了而
又什么都没发生,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它、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群雁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
冯生善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雁奴说》,我感叹文中用欺诈捕捉群雁、嫁祸于雁奴的现象。他的文章这样说:“哪里只是大雁这样呢?人类本来就有这种情况。李斯可以说是秦朝的雁警,赵高采取诈燎之术而使李斯受到胡亥的打击,以致国家最终归入汉朝;陈蕃可以说是汉朝的雁警,曹节采取诈燎之术而使陈蕃受到孝灵帝的打击,以致汉室最终被魏朝擒获。由此看来,这难道不应该为它感到深深的悲哀吗?”
14.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云南省原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1分),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1分)。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1分),引用了《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地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1分)。
16.B
17.示例: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
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18.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1分);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1分)。
19.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1分),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做铺垫(1分)。
20.示例:如果战争结束了,拜托您按照字条上的地址把相片和信交给我的家人,告诉她们这里发生的一切。我爱她们,请她们多保重。
21.(1)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机情形下的小心和急切(1分)。(2)运用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彼得的震惊之情(1分)。
22.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1分),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1分);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1分)。
23.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下一篇:
2017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随便看看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分类解析汇总
备考2014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训练:拔
中考饮食六项不宜注意事项
元宵节健康吃元宵 元宵健康吃法介绍
如何科学搭配中考饮食
备战2014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及详
中考语文文言文背诵病症处方
2015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龙眼与
2015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关注必考考点
2015中考语文烟花三月下扬州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数学
综合辅导
数学公式
数学定理
题型、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
代数
几何
函数
圆
三角函数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英语
综合辅导
英语语法
英语阅读
英语词汇
英语写作
英语听力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物理
综合辅导
物理方法
物理公式
力学
光学
电学
热学
声学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化学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政治
综合辅导
政治知识
心理健康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案、课件
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地理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生物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生物与生物圈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历史与社会
综合辅导
试题
备考经验
经验交流
学习方法
常见问题
家长必读
心理指导
考生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