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
中考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2022中考
2022年中考
数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
中考政治真题
2017年中考
生物知识点
数学模拟试题
优秀作文
中考语文试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模拟题
>
2017年曲靖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张平
参加讨论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
2017年曲靖中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题,其中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zhù)
骸骨(hái)
和煦(xù)
求神拜佛(fú)
B.攫取(jué)
抽噎(yē)
晦暗(hùi)
鳞次栉比(zhì)
C.锃亮(cènɡ)
啜泣(chuò)
气氛(fēn)
即物起兴(xìnɡ)
D.藩篱(fān)
花梗(ɡěnɡ)
譬喻(pì)
歇斯底里(xiē)
答案D(A项“求神拜佛”的“佛”应读“fó”;B项“晦暗”的“晦”应拼写为“huì”;C项“锃亮”的“锃”应读“zè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诀别 汲取 眼花缭乱 顶礼膜拜
B.霹雳 阴霾 蛛丝蚂迹 断壁残垣
C.塌败 恣睢 正襟危坐 不可名状
D.轩榭 陨落 引经据典 顾名思义
答案B(“蛛丝蚂迹”的“蚂”应为“马”)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传统文化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
C.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修编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答案C(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6月5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答案D(A项“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再次”和“蝉联”语意重复;C项缺少主语)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②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毒或弱毒的“病原体”,以
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免受疾病侵袭。③大量实
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④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⑤如果因为担
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异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
A.④①②⑤③ B.②①③⑤④ C.④②①③⑤ D.②①⑤③④
答案C(逻辑顺序排列)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日’浴阳光,预防近高”。
C.铁人三项赛包括哪些项目?什么时候在我市举行?老师逐一做了回答。
D.自己不倒,哈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答案A(“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非并列关系,应该用逗号)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号,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2)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使至塞上》中,即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况的句子是 , 。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善”。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 ”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取长补短。
(5)“一带一路”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让我们做行走在路上的诗人,接力“飞花令”吧!请写出古诗中念有“路”字的连续两句。(课内外均可)
, 。
答案:(1)白露未晞 (3)浩荡离愁白日斜 (3)征蓬出汉室,归雁入胡天 (4)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答题示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执勤为探看。
二、语文综合运用(第8题,含(1)-(4)小题,共8分)
8.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听音台】
(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2分)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管。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扣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
的热潮。
标题:
答题示例:《朗读者》第一季收官
【说话吧】
(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2分)
。
答题示例:①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②要注重停顿,读出节奏 ③要抑扬顿挫,读出语气语调 ④要读出感情等(指出两种朗读技巧即可)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分)
材料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句出自《 》。(1分)
材料二:“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有,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 。(1分)
答案:《繁星·春水》(或《繁星》) 祥子(或骆驼祥子)
【说话吧】
(4)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2分)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 ;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答题示例:飘飞的雪花是对秋天萧瑟的告别;亭亭的荷叶是对春天落花的告别;欢畅的河流是对礁石阻挡的告别;肥沃的土地是对沼泽荒芜的告别。(要求:语意相联,结构相似,字数相等)
三、阅读(本大题含9-24题,共4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含9-10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答案:A(“自近而远”应是“自选而近”)
10.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1分)
答:
答题示例:“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答案:(1)考虑、想到 (2)只是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欣然起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
B.念无与为乐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C.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 遂与外人间隔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C(A项中“然”分
别是“……的样子”“这样”;B项中“者”分别是“……的人”“判断句的标志”;D项中“于”分别是“在”“此”;C项中“遂”是“于是,就”,意思相同)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答案: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闲人”即指具有闲情工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答案D(文章写的是月光的澄澈透明,而非积水的清澈)
15.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答题示例: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
色之乐,1分)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来。(友人之乐,1分)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1分)
(三)(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
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答案: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17.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答题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1分)把“母语”比全“文化母乳”,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在思考、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2分)
18.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答案B(作者对网络语文既有肯定,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并非全盘否定)
19.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3分)
答:
答题示例: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言之有理即可)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
,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
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
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20.选文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 、爱花、 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3分)
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 选花(或悟花) 变花(或学花)
21.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3分)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答:
答题示例:“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1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1分)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一种难言的美丽。
(1分)
22.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3分)
赏析:
答题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
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1分)
23.简要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答题示例: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 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2分)
24.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3分)
答:
答题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1分)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1分)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1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写作(50分)
25.小草记住了土壤,因为有了土壤的孕育;绿叶记住了露珠,因为有了露珠的恩泽;清泉记住了大山,因为有了大山的拥抱……记住这世间的美好,让我们以感恩之心拥抱世界。
请以“风记住了花香”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2018年株洲中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下一篇:
2018年邵阳中考语文冲刺试题word版(含解析)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随便看看
备战2014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及详
2010中考考生必读:增强记忆力最强的
在家做一道鲜美的鱼
考生提高记忆力的15种食物 牛奶近乎完
中考饮食推荐:八大类补脑食品
2015中考考前饮食家长小心五大误区
中考饮食:重视早餐和水果
中考考生营养午餐菜谱:松子鱼米
中考午餐营养食谱:凉拌金针木耳鸡丝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参
中考语文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数学
综合辅导
数学公式
数学定理
题型、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
代数
几何
函数
圆
三角函数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英语
综合辅导
英语语法
英语阅读
英语词汇
英语写作
英语听力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物理
综合辅导
物理方法
物理公式
力学
光学
电学
热学
声学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化学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政治
综合辅导
政治知识
心理健康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案、课件
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地理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生物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生物与生物圈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历史与社会
综合辅导
试题
备考经验
经验交流
学习方法
常见问题
家长必读
心理指导
考生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