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廊坊市中考语文压轴试题 积累与运用。(1~6题 24分)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朱自清《春》) (2) ![]() (3)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水面宽广、顺风行船的诗句是 ,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在一个画展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幅图画。画面描绘的是一个肃杀的冬日,人们都行色 匆匆,街角一个孤苦伶仃的乞丐在漫天的大雪中抱紧自己取暖。乞丐低下憔悴的脸,洁白的雪花点缀在他那黑色破旧的外套上格外显眼,但经过的行人总是厌恶地扭开头。我不禁感慨万千,是什么虐杀了人们善良的灵魂?继而我突然间明白,画家苦心作画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保持自己的善心,不要让自己迷失了方向吗? (1)给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2分) 憔悴( ) 感慨( ) (2)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着重号的文字 。(2分) 3.(廊坊中考语文) 下列句子中,加黑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俗话说“欲要记,先要懂”,所以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切不可在不理解的前提下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B.孩子学习舞蹈虽然有很多益处,但并不能一蹴而就,持之以恒的练习才是关键。 C.老王仍旧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没了,可电话那旁的儿子早就不耐烦了,不停地对着电话说:“知道了,知道了。” D.教室里静悄悄的,就连平时最调皮的茗茗也像泄了气的皮球,只是跟同桌在小声地嘀咕着,此时真可谓是鸦雀无声了。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B.我们要想实现中国梦,就需要充分吸引国外的先进经验。 C.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D.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下面这段文字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紧密的一项………( )(3分)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 ①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② !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大师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大师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 ![]() ![]()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大师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 ![]() . 二、阅读理解。(7~21题 46分)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4分) 观 沧 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 这首诗的作者是 。(2分) 8. (廊坊中考语文)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4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2)人不堪其忧: . (3)曲肱而枕之: (4)逝者如斯夫: .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译文: . ( ![]() 译文: . 11.“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2分) 答: . 12.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4分) 答: . ![]() “醉花生”是我起的名字,其实,就是香醋花生。花生是自家地里长的,播种、收获、晾晒、储藏,尽染了四季的风味。待食用时,一颗一颗精挑细选,炸至金黄,佐以香醋、砂糖浸泡,再撒上一小撮香菜,就可入口享用了。 嚼一粒在口,酸甜适宜,唇齿溢香。我常一边吃,一边黏着奶奶撒娇:“奶奶,我吃出您疼我的味道了,吃醉了。”奶奶的脸上顿时如喜悦的花开,一朵又一朵。 可这次回家的心境异样,就连最爱吃的醉花生也提不起我的兴致。我把自己关进小屋,任凭奶奶怎样呼唤也不出来。小床上铺着崭新的床单,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我躺在上面,泪如雨下。(廊坊中考语文) “乖,往后咱不读书了,奶奶天天给你做好吃的。”奶奶又来敲我的门,数不清是第几回了。“咱这儿也有学堂,不稀罕那城里的。要是刮风下雨咱就不去,没事儿,有奶奶给你撑腰……” “奶奶,你懂什么呀,就知道乱说。”我终于忍不住,“砰”地拉开房门,冲着奶奶大声吼叫。奶奶不恼,笑微微地把一个小碗捧到我面前,是我最 ![]() “不吃。”我“啪”地打翻了小碗,多日以来压抑的委屈终于爆发了。小碗跌出一声脆响,花生米滚了一地。奶奶一下子怔住,呆立门边,不知所措,眼里有泪花盈动。 我也慌了神,眼泪像关不住闸门的洪水,汹涌而下。仿佛受了委屈的不是奶奶,而是我。奶奶立刻心疼起来,忙扯过衣袖,替我擦脸上的泪水,念叨着:“奶奶不好,奶奶不好,乖不哭。” 后来,我迷迷糊糊地睡着 ![]() 门闪了一道缝,奶奶还没有睡,倚着床沿,动也不动,目光呆呆地落在手上。手上,是一碗醉花生。 我不由得心酸起来,眼前闪过这样一幕:孤寂的黄昏里,奶奶独自蹲在门外,一粒一粒捡起被我打落的花生。浑浊的泪,却一颗颗落下。 第二天,我想找个机会跟奶奶说一声对不起。可是,奶奶依然高兴地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于是,我又打消了念头,没了勇气。 我终究也没说出那声“对不起”,直到后来考上大学,直到后来参加工作,直到……再也没有了机会。 我一直在想,如果岁月可以重来,奶奶又在门前轻声地唤我,我一定会微笑着接过那碗醉花生。在布满余晖的小院里,与奶奶相对而坐。那时,夕阳渐落,鸟雀归巢,梧桐风细。所有的一切,还是昨天的风景。那么,花生米,是不是就不会流泪了? (选自2012 年第11期《博爱》) 13.(廊坊中考语文)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4.“我”对奶奶态度恶劣,可奶奶为什么对“我”仍旧是百般讨好?(2分) 答: . . 15.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跟奶奶道歉?(3分) 答: . . 16.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流泪的花生米”的理解。(4分) 答: ![]() ![]() (四)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7~21题。(15分) 像爱孩子一样去爱她 小时候,一根背带就是母爱,母亲用它背着你,梦乡都会满溢微笑。 秋日的黄昏,一位老人踩着“咯吱咯吱”的落叶,茫然踱步,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向何处,就这样像一个孩子般无助地走着,好心的路人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四处寻她的儿子和亲人。 是的,她患有老年痴呆症。有人提议把她送到养老院,再或者多花点钱找个人来护理她时,她急了,她说:“我要跟儿子在一起。”听到这句话,当时他就抱着母亲落泪了。 现实的困难却毫不留情地摆在他面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要赶到30多公里以外的学校去上班。可以说,工作日根本没有闲暇照顾母亲。 痛苦的他,深深埋头,猛一抬头看见母亲正对着他微笑。那孩童般天真的笑容,不禁让他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在田间劳作,自己在阴凉处捉虫培土,忽闻一只蟋蟀在墙头上唱歌,寻去,一扑,一棵隐藏在草丛中的荆棘刺破了手指,疼得他“哇哇”大哭。母亲闻声赶来,安抚着他,告诉他男子汉将来要面对和承担的东西很多很多,这点小伤痛不算什么。 想起母亲烈日下耕种的汗水,想起自己在母亲的呵护下度过的美好童年,想起幼时母亲的谆谆教导,他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他要带着母亲去上班。他翻出30多年前,母亲用来背孩子的那根背带,把母亲紧紧地绑在了自己的背上。 就在这一刻,他感到原来母亲的身体竟是那么轻,那么孱弱,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他要像当年她爱他一样去照顾她。 就这样他开始了和母亲一起上班的生活,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开始他就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首先,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们必须住在学校,每周回家一次。尽管这样,到冬天他还是怕母亲着凉。然后,虽然要照顾母亲,他的教学任务一项也不能落下,还要力争优秀,这就意味着他的时间必须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作息表,从早上到次日凌晨一点,每半小时就有一项任务,除了教学工作以外,母亲上几次厕所,什么时候散步、聊天、睡觉,表格上都写得一清二楚。尽管他做得如此翔实,母亲漫无目的行走,只要稍一疏忽,还是会随时离开他的视线,有时候找不到她时急得他满头大汗。 周围的人看到了,忍不住劝他,像她这样的病有时候连你是谁都不知道,甚至把身上的衣服扯破,把东西塞到马桶里等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对母亲的爱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他的学 ![]() 他就是陈斌强——2012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用一根背带,牵系了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孝心,带着母亲一起生活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这期间,他放弃了外出学习的机会,放弃了每天与妻儿团聚的机会,甚至没有完完整整地睡一个囫囵觉。可他却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着再普通不过的事,一切只不过是“爱的传递”。小时候,一根背带就是母爱,母亲用它背着你,梦乡都会满溢微笑。长大了,这背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母亲,夕阳幸福地羞红了脸颊。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会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下去。 (选自201 ![]() 17.(廊坊中考语文)文中插叙“他”小时候捉蟋蟀被刺破手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 18.为什么“带着母亲去上班”是一个艰难的决定?(3分) 答: . ![]() 19.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答: . . 20.你认为陈斌强能够当选“2012年感动中国的人物”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 . 21.当我们的父母也垂垂老矣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爱他们?(2分) 答: . . 三、 写作。(50分) 22、作文。(50分) 请以“难忘 ”为题,写一篇文章。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中任选一词填写在横线上。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语文试卷(人教版)答案 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1)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几处早莺争暖树(3)断肠人在天涯(4)却话巴山夜雨时 (5)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1)cuì kǎi(2)恍然大悟 3. D 4. B 5. D 6.(1)璜 潢;做 坐;颠 巅 (2)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重处罚的力度,整治错别字横生的社会风气。(合理即可) 第二部分 (一) 7. 曹操 8.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 9.(1)生气,发怒(2)忍受(3)胳膊(4)流逝 10.(1)我十五岁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社会。 (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1.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12.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则论语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