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 由于格式问题,部分试题会存在乱码的现象,请考生点击全屏查看!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5分) 。翠绿的春天,小草méng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 )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娇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 )出活力和激情;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 )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qióng枝,沉默的自然( )着希望与梦想。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éng( )发 绽( )放 玉树qióng ( )枝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勃发 绽放 收获 孕育 B、绽放 勃发 孕育 收获 孕育 勃发 绽放 收获 D、收获 绽放 勃发 孕育 (4) 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一个总领性的句子。 2.下列词语使语句衔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 )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A. 即使 但 由此 并 B. 即使 并 由此 但 C. 由此 但 即使 并 D. 由此 即使 但 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终于要砌新台阶了,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B. 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 C.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刻苦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平时没有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删除“因为”) B. 这次受检的十余种教辅资料合格率不足10%左右。(“不足”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C. 同学们要 ![]() D ![]() 然”改成“如果”) 5.综合性学习。(6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他们的事迹载入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诵。初三1班决定举行一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晚会。请你为晚会写一段50字左右的开幕词,要求主题鲜明,至少用一种修辞。 6、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5分) (1)无为在歧路, 。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春蚕到死丝方尽, 。 (4)不畏浮云遮望眼, 。 (5)浊酒一杯家万里,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下面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起句用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B.上阕“新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要像孙郎(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下阕“何日遭冯唐”这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 C.词的上阕“卷”一字突显出太守率领的队伍,气势磅礴,何等雄壮。 D.苏轼“聊发少年狂”,表现了他仕途顺利,意气风发的一面。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7-21 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 ①会天大雨 ②为天下唱 ③置人所罾鱼腹中 ④楚人怜之 10.下列选项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中“以”的用法 ![]() 同的一项是(2分) A.扶苏以数谏故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以君为长者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分) A.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B.旦日,早晨。 C.布衣,平民。 D.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12.翻译选文画横线句子。(2分) 13.从选文中可看出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二] 两个乞丐 季羡林 ①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两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 ![]() ②那时我正上小学。在上学的路上,有时候会碰到一个老乞丐,是个老头,头发胡子全雪样的白,蓬蓬松松。他双目失明,好像无法找到施者的大门,没有法子,只有亮开嗓子,在长街上哀号。 ③像这样的乞丐,当年到处都有。最初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可是久而久之,我对他注意了。我说不出理由。他那种动人心魄的哀号声,同嘈杂的市声搅混在一起,在车水马龙中,嘹亮清澈,使得上面的天空、下面的大地都在颤动,唤来的是几个小制钱和半块窝窝头。我内心里对他油然起了一点同情之心。到了后来,我竟自己忍住饥饿,把每天从家里拿到的买早点用的几个小制钱,统统递到他的手里,才心安理得。虽然饿着肚子,也觉得其乐无穷了。最终得到的是极大的欣慰。他从我的手里接过那几个还带着我的体温的小制钱时,难道不会感到极大的欣慰,觉得人世间还有那么一点温暖吗? ④这样大概过了没有几年,我忽然听不到他的哀叫声了。我放学以后,手里仍然捏着几个沾满了手汗的制钱,沿着他常走动的那几条街巷,瞪大了眼睛看,伸长了耳朵听。然而,既不闻声,也不见人。这老乞丐却哪里去了呢?好些天,我心神不安。从此这个老乞丐就从我眼里消逝,永远永远消逝了。 ⑤差不多在同时,我又遇到了另一个老乞丐,仅有一点不同之处:这是一个老太婆。她也是双目失明,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者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是会来一次的。我们成了熟人。 ⑥ ![]() ⑦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摸索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10岁,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⑧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从老乞丐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⑨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然而却是天 ![]() ![]() ⑩我现在已经走到了快让别人回忆自己的时候了,这两个老丐却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我说不出理由。 (选自《真话能走多远》,有删改) 14.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15.补全作者对老头子乞丐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2分) 没有注意—— —— —— —— 16.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指出文中第③段划线部分的表达效果。(2分) 17.文章第⑧段为什么说扁豆的滋味大变,那样好吃?(3分) 18.对于两个乞丐一直保留在自己的记忆中,作者在文章首尾都说“我说不出理 ![]()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第13--17题。 “不靠谱”的三叔 ⑴“你三叔这回又闯祸了!”父亲扔下大姑的电话,摇着头无奈地叹息。 ⑵我猜想大姑在电话那端定 ![]() 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⑷三叔今年已入不惑之年,他惑不惑我没发现,反正这辈子三叔若想让人对他“不惑”,恐是极为难事了。这一切只因他所有“不靠谱”的行为。 ⑸三叔的“不靠谱”打小便已显现出来。三叔自小长得清秀斯文,学习成绩更是一路优异,13岁那年便轻轻松松地考取了县 ![]() ⑹虽说已经退学,但三叔却没断了爱看书的嗜好。在他家徒四壁的屋子里,除了一张破旧的床,便是满地的书。时常能看见他手捧书坐在门槛上,专心至极,甚至于白天下地干活都得随身带着一本。后来,我曾翻看过他的这些个“家当”,种类泛围之广,除了让村民们瞠目结舌,也让我这打小家里藏书算不少的人汗颜。这阵势若是在城市里,便可美其名曰:书香门弟。然而三叔摆错了位置,村里人皆认为一个庄稼汉读那么多书要做甚,而他不但不收敛,却越发不可收拾。于是他在众人眼中越发地“不靠谱”起来。 ![]() ![]() ⑻为了感谢三叔,几天后,那名差点被开除的工人在厂里的公告栏上贴出了一则感谢信,三叔的“壮举”受到了工人们的一致称赞。此事慢慢传到了家里,家里人都惊诧不已,没想到平日里闷不吭声的三叔居然也可以如此“ ![]() ⑼正当大家皆大欢喜之时,一个月后,工厂突然将三叔“遣送”回家,名义上说让他暂时休息,但过后就了无声息,不再通知三叔回去上班。三叔到厂里询问原因,迎接他的是一排“软钉子”。三叔明白,厂里是换着法子让他走人。不甘心的三叔于是寻求有关机构解决此事,但一次次未果,却更加坚定了三叔的信念,他最终决定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⑽就这样,拖过了半年,三叔拒绝了所有的工作机会,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实施着他的维权计划。我时常看见他坐在家中的矮椅上翻着法律书,一字一句地在书上做着记号。有时看见他满面笑容,我知道那是事情有了新进展,但更多时候,三叔都是紧锁着眉头,满脸写着疲累与茫然。然而三叔一直没有放弃,事情最后终于走到了立案开庭的阶段。工厂里请来了有名的律师,然而三叔却选择了自辩。 ⑾这样鸡蛋碰石头的场面我没有见到,但开庭前我终忍不住问三叔何苦如此固执,就算赢了官司又如何,日后恐又有麻烦事。然而三叔回我:“我只是两亿农民工之一,我做这一切只是想告诉所有人,农民工也是懂法的,也有正当权益。”时至 ![]() ⑿父亲常说,三叔这一世,固执得像头牛,碰壁许多,却不曾想过改变。回忆起三叔经历过的事,似乎没人能真正了解他的心思,但我却总能隐隐感受到他坚毅的内心力量,以及一颗不愿媚俗的心。 19.开头一句“你三叔这回又闯祸了”有何作用?(2分) ![]() 20.说说三叔做了哪些“不靠谱”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1.第⑻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22.从文中可看出三叔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 23.对于三叔被“遣送”回家后,半年内拒绝 ![]() ![]() 一.1. .(9分) (1)萌 zhàn 琼 (共3分。各占1分) (2) 娇阳 骄阳 (共2分。每空1分) (3) (4) 示例: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2分。意合即可) 2.D 3 C 4 C ![]() ![]() 9.①恰逢 ②通“倡”,首发 ③ 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④爱戴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意同得分) 10. D (评分标准:共2分) 11.B(评分标准:共2分) 12.不过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评分标准:共2分,译出“卜之于鬼”省略句得分,意同得分) 13..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14.(3分)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提示文章核心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定下全文感情基调 (共3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5.(4分)注意——同情——(忍饿)施舍——心神不安 (意思对即可) 16.(4分)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老乞丐哀号声动人心魄,给我内心带来震动,语言形象生动,使人印象鲜明。 (意思对即可) 17.(4分)扁豆是盲老乞丐在什么都看不见的情况下费尽辛苦种出来的,非同寻常;同时扁豆又体现了老乞丐心中有他人,有感恩之心。这些都触动了我的内心,所以感到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那样好吃。 (意思对即可) 18.(4分)作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两个乞丐曾经让他甚是牵挂(心神不安);自己曾给他们温暖并感到其乐无穷(极大的欣慰);盲老太婆种出扁豆,并有一颗感恩的心,让作者感到不寻常甚至感动;两个乞丐的消逝让作者感到凄凉。 19..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下文写三叔的情节做铺垫。 20.①三叔13岁那年考取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但他却退学回家。 ②三叔退学务农,却比读书人还爱看书。 ③三叔为了他组里的一名工人,与车间主任 ![]() ④三叔半年内拒绝所有工作机会,在家自学法律,在法庭上自辩,为自己维权。 (每点一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21.侧面描写。 作用:写家里人的惊诧不已,侧面衬托出三叔美好的形象。 22.三叔是一个正义勇敢、坚定执着、自强不息、热爱读书、不愿媚俗的人。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23.开放性题型,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赞同。三叔自学法律维权的做法,看似以卵击石,实则在向人们证明:农民工也是懂法的,也有正当权益。三叔在开辟一条弱势群体的维权之路。 示例二:不赞同。自学法律与名律师庭辩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这半年很可能会错过一些好的工作机会。与其自辩维权,不如找一些社会上知名的维权律师帮忙,或找当地村委会协调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