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辛丑条约签订经过 起因 当时清朝政府内部有将首都迁往内地(西安)继续与联军作战的建议。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可靠的军队了。义和团已经被战败,山东以南省份的总督们早在义和团期间就已经与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决定。因此清政府决定签署这个条约来保全自己。 结果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朝廷在北京与英、美、德、法、俄、日、意、奥、西、荷、比11国公使在《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上签字,共12款,19个附件。 历史背景 参与八国联军的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英国、美国、奥匈帝国都有分割中国领土的想法。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被认为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当时为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1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后,中国要负担巨大的赔款,百姓承受的苦难更深。此外,外国获准在中国首都和一些要塞地方驻军,此举为1937年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埋下祸根。这场动乱也使中国的立宪派和国人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而纷纷支持反清的革命运动。 清朝4亿5千万两的赔偿金额,若包括利息支付则高达8亿5千万两,但当时清朝政府预算不到1亿两,导致海关税收也被作为赔偿的来源。平均当时中国人每人须赔偿一两,在法文合约版本赔偿金额的是450百万,而中文版本是450兆两(当时“兆”指的是“百万”而非“万亿”)。 清朝履行支付造成后来清末新政受到影响,且为防止被侵略,国家投资以军备优先,使北洋军统帅袁世凯权势大增。而依靠列国及外国资本银行的借款,加强对外国的依赖,民众在增税压力下及穷困生活对清朝感到不满,最终加速清朝灭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