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走出误区,巧辨成语(2)

http://www.newdu.com 2019-06-10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与解析】选D项。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属褒义,用于“知识愈浅薄的人”身上感情色彩不对,应是“夸夸其谈”。
    5.(2012·江苏省扬州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B.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
    C.气温骤降,红军官兵身上还是单衣薄衫,一个个噤若寒蝉,不过还要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D.这家印刷公司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当月就扭亏为盈,收到急功近利的效果。
    【答案与解析】选A项。“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B项的“津津乐道”,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得很开心,已经涵盖了“谈个不停”的意思了,此处应为“他就津津乐道”;C项的“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贬义,色彩失当;D项的“急功近利”,意思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贬义,色彩失当。
    【方法指津】
    解答成语解释、运用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注意题干显示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搞清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选择错误的选项;②快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③推敲运用的成语是否符合语境,以确定恰当的选项。
    运用成语要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成语意思,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显然与人们守在家里相悖。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差强人意”中“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中却把它理解为“强人所难”的意思,使用错误。
    2.褒贬失当。
    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来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成语当作贬义成语,把贬义成语当成褒义成语,造成判断或使用错误。
    例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此句把它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2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形容所看到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用于恶劣行径上,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3.搭配不当。
    有些成语的使用必须适合特定的对象,有的专指人,有的专指物,有的专指景,等等。在使用时要善于记住典故,辨清对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