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综合辅导 >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基本理论第二部分(2)

http://www.newdu.com 2019-06-10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