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14.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15.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答案】
    14.AE
    15.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
    【解析】
    14.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能几番游”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E,“很有豪放派的词风”错误,这是一首婉约词。
    15.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整首词的内容,抓住词中描写的景物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愁思,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上阙起笔写景比较平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一派平和的深春美景;“能几番游”笔锋一转,写到“东风”“蔷薇”暮春之景,体现惜春之情;下阙“当年燕子知何处”化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点明故国之思,在这种情怀下“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就抒发了强烈的国破家亡的哀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