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①)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②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③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①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仕途坎坷。此词作于作者任泗州知州时。②蓝桥:指秀才裴航在蓝桥会仙女云英,结为连理之事。词中以此代指蟾宫月窟。③流霞:神话中仙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E 
    A.上片开篇即写仰望明月初升的情景。一轮金镜般的明月,穿过云层从海上升起,金色的光辉由天空洒向大地。“飞”字可见词人见月之欣喜
    B.“永夜”以下三句中,闲阶、桂影写出月色的皎洁明亮,而露凉时零乱的寒螀声,以声衬静,突出了环境的静寂清冷,表现出词人此时的孤寂。
    C.“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两句是写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神京”是指京城,在词人心中,京城竟比月宫还远,含蓄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怅恨。
    D.下片开头三句写高卷水晶之帘,拉开云母屏风,月光照人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用叙述、描写的笔调把月色的美丽迷人写到极致。
    E.“待都将”三句,综合运用借代、双关、通感等修辞手法,写出词人要把清辉全部纳入杯中,和着美酒一饮而尽的情景,想象奇特,豪放洒脱。
    (2)词作结尾画线句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考点】57:怀古咏史诗.
    【分析】此词写作者任泗州知府时,写下这首词不久作者就亡故了.这首词遂成绝笔.这首词写得清丽而豪壮.清人黄蓼园评论道:“前段从无月看到有月,后段从有月看到月满,层次井井,各段俱有新警语,自觉冰魂玉魄,气象万千.”
    【解答】(1)A“穿过云层从海上升起”错误,结合注释“此词作于作者任泗州知州时”可知词人此时并非在海上;E“流霞”本为神话中的仙酒名,词中语意双关,既借代酒,也指朝霞.但没有通感.
    (2)此题开叉了对佳句的赏析.题干明确要求从思想感情切入,划线句子意思是“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看白玉铺成的人间,领略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明显有着对月色的喜爱之情.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既写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象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
    答案:
    
(1)AE
    (2)①对皎洁月色的喜爱迷恋.词人觉得室内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还要携胡床,上南楼,彻夜赏月.②对纯洁美好人间的期望.以“玉”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千顷素白,暗含除去人间黑暗污浊的希望.
    译文:
    青色的烟云,遮住了月影,从碧海般的晴空里飞出一轮金灿灿的明镜.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挂树的斜影.夜露渐凉之时,多少秋蝉零乱地嗓鸣.思念京都路远,论路近唯有月宫仙境.
    高卷水晶帘儿,展开云母屏风,美人的淡淡脂粉浸润了夜月的清冷.待我许多月色澄辉,倾入金樽,直到拂晓连同流霞全都倾尽.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看白玉铺成的人间,领略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
    赏析:
    此为赏月词,作于徽宗大观四年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言笑晏晏 ”一句具体描绘了女主人公和氓少年时快乐的情形。
    (2)王维《使至塞上》中“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两句用了比喻手法,表明此次出使行程万里。
    (3)苏轼《赤壁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 不知东方之既白 ”两句,描写了主客相谈后,忘怀自我也忘怀得失的情形。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解答】(1)言笑晏晏(重点字:晏)
    (2)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重点字:蓬、雁)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重点字: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