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徐祯卿《在武昌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注】①徐祯卿,明代文学家,1505年,考中进士,授大理寺左寺副一职。不久因讽刺朝政被远贬湖南,在从京师到湖南的赴任途中经过武昌,写下此诗。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化用了《楚辞·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洞庭、潇湘的萧瑟的深秋景象。
    B.首联所写的湖南洞庭、潇湘的景色,为虚写之景,意在以景起兴,借景传情。
    C.“高斋今夜雨”中的“高斋”,一般是指文人的书房,今夜“高斋”正处于淫雨的包围之中,这
    里有狭小、孤独、寒冷、封闭的含义。
    D.颈联对仗工整,“重”与“凄”,形容词相对,“桑梓”与“江汉”都表示地点,是名词相对,“念”与“情”为名词相对。
    E.颈联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桑梓”与“江汉”写出了眼前之景物,“念”与“情”蕴含其中,“重”与“凄”写出感情之深。
    16.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A (2分)E(3分) 解析:A“深秋景象”错,“秋欲生”是说“秋将至”而不是深秋。E“情景交融”错,
    这一联应为“直抒胸臆”,不是写景文字;“桑梓”也非眼前之景。
    16.(1)反问 拟人对比(2)大雁因为要越冬,需要在秋冬之季成群结对地由北向南迁徙;他就问天边的大雁为什么就这么喜欢长途跋涉、辗转迁徙。这是用反问的手法,将自己与乐意迁徙的大雁作对比,表示自己是不情愿离开故乡和亲人的,这里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情,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