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陈与义《感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感事
    陈与义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注释】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变,诸如汴京被占,徽、钦帝被俘,高宗南迁,以及公卿士大夫窜亡等等。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爱国诗人。左衽,夷狄的服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一开头就指明所感之事是“丧乱”“干戈”,金人入侵,致使神州陆沉,社会动乱,使人痛心之极,不忍诉说。
    B.二、三两联紧扣题面“感”字从国家方面展开议论,用“危”“故”“断”“移”等字眼,写出了对故国倾覆的感慨。
    C.四、五两联则从诗人自身来写,表达了虽然自己一生飘浮不定,却要想尽办法来解救国家危难,为君主分忧的坚定决心。
    D.诗的最后两句以景语作结,经历战乱,故园残破,而菊花不解人意,依旧在漫山遍野开放,抚今追昔,不禁悲从中来。
    E.本诗以排律的形式,把流离颠沛、备尝兵荒马乱之苦、目睹了破碎山河的诗人忧国忧世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14.BC(答B得2分,答C得3分。B项展开议论不正确;C项“想尽办法来解救国家危难,为君主分忧的坚定决心”不正确。)
    
  
    15.有人认为此诗“逼近杜甫”,纪昀也谓这首诗“真有杜意,乃气味似,非面貌似也”。请你结合全诗,说说陈与义的这首诗与杜甫诗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
    15.思想感情方面,本诗所表现出情感,与杜诗的“忧国忧民”相似。
    语言风格方面,本诗用语苍凉沉郁,与杜诗的气韵非常相似。
    遣词用字方面,本诗多使用沉实的字眼,与杜诗的用词风格相似。如“那堪”“竟未”“危”“故”“断”“移”等。
    章法方面,本诗以景结情,与杜诗即事咏怀一类诗作的常见章法相似。(6分。每要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