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王安石《送项判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首联写所见景物,点明送别地点是江畔渡口,时间是深秋过午后。
    B.第五句用典故,写与项判官相识时都未有官职,相识十年且亲如兄弟。
    C.项判官为官清廉,千里迢迢来此,不是受白璧招聘,不贪图荣华富贵。
    D.诗歌尾联写临别赠言,作者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E.诗歌虚实结合,既有别时场景的描述,又有离别后的思念,情感真挚。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相识十年且亲如兄弟”错,应该是“相差十岁却亲如兄弟”。E项,“诗歌虚实结合”说法错误,诗歌自始而终都是写实,且未写“离别后的思念”。故选BE。
    15.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颔联视听结合,写送别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泥滑滑”和“马萧萧”成对,既是谐音,也用叠字,造境别开生面,情趣盎然,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渲染别绪离情。诗人借前人名句为己所用,而不露斧凿痕迹,巧妙再现渡口的热闹场景,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波澜起伏,艺术高妙。
    【解析】题干是“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本诗的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意思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这两家是诗人写自己在渡口所闻所见。“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是从听觉角度进行描绘的。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注释意境指出,这里的“马萧萧”,源自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诗句,这里是借用,且与上句“泥滑滑”成对,也是谐音。这两句诗人运用视听结合、谐音以及借用杜甫诗句再现了渡口的热闹场景,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波澜起伏,艺术高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