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20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①
    (宋)苏轼
    蚕欲老,麦半黄。
    山前山后水浪浪②!
    农夫辍耒女废筐,
    白衣仙人③在高堂!
    【注】①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钱俶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②浪浪:形容雨声之响。③白衣仙人:指观音菩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开篇从蚕和麦这两种农村典型的意象入手,简单的六个字勾勒出蚕快要吐丝了,需要勤饲桑叶;麦子也快要成熟了,需要及时地锄土的景象。
    B. 第二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山前山后都被雨水笼盖着,也巧妙地扣住了题目。
    C. 第三句紧承上句,因为雨水所以农夫和妇女都“辍耒”“废筐”,同时分别照应了“蚕欲老,麦欲黄”。
    D.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音调和谐有韵律,情感直接明白,很有民歌的风味。
    15. 诗的最后一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D   
    15. ①在雨水严重妨碍农事的时刻,观音菩萨应该是要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可他却高高在上,漠不关心。②作者表面上是责备神像的无知,实际上是指“身为父母”的地方官的不负责任。③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得言外有意,含而不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余地。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情感直接明白”错,采用了讽刺手法,表达含蓄,言而不尽。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诗歌的最后一句的含义,实际是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白衣仙”指观音菩萨,“在高堂”指“高高在上,漠不关心”,再结合前面的“山前山后水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分析作者表面上是责备神像的无知,实际上是指“身为父母”的地方官的不负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