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免疫与计划免疫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B.皮肤和黏膜的保护作用 C.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D.用酒精消毒 2.牛常用粘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结果伤口愈合,原因是唾液 A.含有淀粉酶B.呈碱性可杀菌 C.含有溶菌酶D.含有黏蛋白 3.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吞噬细胞 4.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B.能消灭抗原 C.由淋巴细胞产生D.能吞噬病菌 5.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B.淋巴结C.脾D.胰腺 6.如果用他人的皮肤移植到烧伤病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不易成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人的皮肤相当于 A.抗原B.抗体C.免疫细胞D.免疫器官 7.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截至2013年4月11日,全国共发现38例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当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血液中会出现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这种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 8.下面实例中,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例子是[来源:学_科_网] A.皮肤的屏障作用阻挡细菌进入 B.泪液或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C.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病菌 D.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具有不再感染性 9.我国早在10世纪,人们就已经采用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里所说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抗原特异性免疫 10.器官移植的困难是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这是因为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A.病原体B.抗原C.抗体D.受损伤的组织 11.世界上最早采用接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 12.人患急性炎症时,会出现白细胞数目增多,这种现象从免疫角度看,属于 A.特异性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 C.自然免疫D.人工免疫 13.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白百破疫苗,可以预防 A、百日咳、白喉和脊髓灰质炎这三种疾病 B、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C、白喉、破伤风和脊髓灰质炎这三种疾病 D、百日咳、破伤风和脊髓灰质炎这三种疾病 14.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 A、抗原→淋巴细胞→抗体B、抗原→胸腺→抗体 C、抗原→脾脏→抗体D、抗原→淋巴结→抗体 15.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溶菌酶和肝脏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D、皮肤、黏膜 16.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白细胞消除病原体B、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C、青霉素过敏现象D、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 17.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包括 A、肝脏、淋巴结、脾脏B、胸腺、脾脏、淋巴结 C、心脏、肺、胰腺D、胸腺、胃腺、唾液腺 18.我国政府规定,对适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其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对 19.乙肝疫苗是由乙肝病毒灭活制成,给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目的是() A.注入抗体,控制传染源B.注入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注入抗原,特异性免疫D.注入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20.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患过腮腺炎的人以后不再患腮腺炎 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C.给肠炎患者注射青霉素 D.给山区人民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 二、判断题 21.()病毒都是由被杀死的细菌或病毒制成的。 22.()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体内不再存在抗体。 2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2)蚂蚁和狒狒具有社会行为,这类动物营群体生活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3)感染SARS康复后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SARS病毒的抗体。() 24.抗体可以终身留存在人体内。() 25.泪液和唾液中溶菌酶有杀菌作用,这类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6.人生活环境一旦存在着病原体,人就不能健康的生活。 27.扁桃体、淋巴结、脾都属于人体的免疫器官。 28.黏膜具有阻挡病原体的作用,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还能分泌杀菌物质。它们属于特异性免疫。 四、填空题 29.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免疫(又称为)。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或有免疫作用,因此叫免疫(又称为)。 30.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_____________,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易行的手段。 31.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十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请回答:实验中,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的现象属于免疫;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32.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_________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33.2009年春季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某同学认为自己接种过乙肝疫苗,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甲型H1N1,他的想法是﹍﹍﹍﹍﹍﹍﹍﹍﹍,因为﹍﹍﹍﹍﹍﹍﹍﹍﹍。 34.当今世界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是。 35.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 36.四苗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和控制,卡介苗预防控制,百白破三联疫苗预防控制、、,麻疹疫苗预防和控制。 37.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它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的抵抗力。[来源:Zxxk.Com] 38.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免疫,后天获得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称为免疫。 五、综合题 39.(8分)约二百年前,很多人死于天花这种传染病,天花病人皮肤会长出很多小水泡,英国医生詹纳发现挤牛奶的女工经常染上一种类似天花但病症轻微的疾病(牛痘),而患过牛痘的女工一般不会染上天花。于是詹纳提出假设:"……"。 为了检验假设,詹纳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从牛痘病人的水泡中取出脓液并涂刮到一名健康但易染天花的男子皮肤上,结果此男子染上了牛痘,但几天后即痊愈。 实验二:从天花病人的水泡中取出脓液并涂刮到患过牛痘的男子的皮肤上,结果此男子没有染上天花。 (1)詹纳提出的假设是:牛痘病人的身体中有一种能抵抗的物质。 (2)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患过牛痘的男子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天花病毒的___________ (填"抗原"或"抗体")。詹纳通过人工牛痘的方法使该男子获得了对的免疫力,这对免疫叫做__________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40.下图表示人体的某种免疫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过程属于人体防御的第道防线,图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 (2)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有时要与淋巴细胞"联合作战"。淋巴细胞的作用是受到病原体(或抗原)刺激后产生,其与抗原结合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3)这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该过程属于免疫。 41.人体患天花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蛋白质,病愈后,这种蛋白质终身存留在人体内,使这个人不再患天花。 (1)在上述过程中,属于抗原的是,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 (2)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了,这是因为:病原体被消灭后,有些相应的仍然留存在人体内,当同样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时,留存在人体内的相应会迅速消灭它们。 (3)特定的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免疫。 42.1928年弗莱明对青霉素的发现揭开了人类与病菌抗争的历史。80年后的今天,抗生素被许多人当成包治百病的"妙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无意中培养出了许多"超级耐药菌"。面对病菌,人类将面临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 (1)抗生素药物必须凭处方购买,它属于"OTC"吗?。 (2)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皮试,否则有些患者会因为对青霉素过敏而发生休克甚至死亡。过敏反应是人体()功能的体现。 A.呼吸B.排泄C.消化D.免疫 (3)细菌耐药的变异,对个体生存有利,并容易遗传给下一代。因此,"超级耐药菌"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学说解释。 (4)关于抗生素的使用,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定时服用抗生素以预防疾病B.一发烧就自行服用抗生素 C.为了尽快治好病,加大服用剂量D.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5)细菌用()产生下一代,速度快。因而超级细菌危害性更大。 A.孢子生殖B.分裂生殖C.有性生殖D.无性生殖 43.下面四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请分析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一组图示说明的序号填写在图下相应的横线上: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②皮肤的保护作用③溶菌酶的作用④吞噬细胞的作用 (下列两小题的答案用图中相应字母表示) (2)图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图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图中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 (3)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有;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有。 44.(5分)近几年来,我国及其他国家都发生过强烈地震,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该懂得一些自救常识。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果一个人的手臂静脉受伤,应在伤口的端止血。 (2)若某伤员失血过多应立即输血,经验血知其为O型血,医生最好给他输入型血。 (3)为防止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进行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4)为防止灾区的一些儿童得病,医生给他们注射疫苗,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从而具有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性免疫 45.第64届世界卫生大会于5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本次会议的议题包括流感疫情的防控、流感病毒和疫苗的共享、慢性病的防治等。其中慢性病(指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统计,仅我国每年就有370万人因慢牲病死亡。为了远离疾病,专家建议禁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 (1)按时吃早餐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根据下列提供的食品,请你搭配一份既健康又营养均衡的早餐: A馒头B泡面C可乐D牛奶E炸薯条F鸡蛋G苹果 (2)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____分泌不足,诱发糖尿病。 (3)吸烟是一个慢性致病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 (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流感病毒作为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免疫。 (5)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外,你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六、探究题 46.法国一科学家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细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进行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种免疫是,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道防线。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细菌,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作用。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C 【解析】 试题分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狗在受伤后,会用舌头舔伤口,这是因为唾液中的溶菌酶能够杀死侵入伤口的病菌,从而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 3.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免疫。 4.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免疫。 5.D 【解析】 试题分析: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脾脏和淋巴结还具有清除病原体等物质的作用,胰腺是人体的消化腺,不属于免疫器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 6.A 【解析】 试题分析: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在用他人的皮肤移植到烧伤病人身上后,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对他人皮肤进行排斥,抑制其成活.因此移植的他人的皮肤相当于抗原.植皮时最好移植自己的皮肤,必须移植他人的皮肤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原,可以从抗原、抗体的特点方面来分析解答. 7.B 【解析】 试题分析: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产生这种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体的产生,解答时可以从抗体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8.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此题答案为D。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9.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这里的痘浆相当于现在的疫苗,即抗原,它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在人体内会存留很长时间,人体内具有这种抗体后,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该抗体会协同白细胞将其消灭,人就不会在得天花,但这种抗体具有特异性,对其他的病原体没有作用,因此这里所说的痘浆和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 考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特异性免疫是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的三大功能包括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移入的器官对于病人来说是非己的成分,相当于抗原,人体依靠免疫功能能对进入其体内的外来的"非己"组织器官加以阻挡和清除,导致移植器官破坏和移植失败,这种生理免疫过程在临床上表现为排斥反应。 考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的国家,早在宋代,人们观察到某些患轻微病症的天花病人,只在脸等部位出现较少天花痘,没有其他症状,于是将这类病人康复时所结的痘痂干燥减毒后碾成粉,吹到健康人鼻孔里,使其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计划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计划免疫的知识,明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的国家。 12.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白细胞属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就做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非特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13.B 【解析】 试题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如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计划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疫苗及其作用。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故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抗原、抗体。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原、抗体的概念。 15.C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所以此题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三道防线。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的三道防线。 16.A 【解析】 试题分析: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选项B、C、D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答案A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17.B 【解析】 试题分析: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心脏属于循环系统,肺是呼吸系统的器官,胰腺、胃腺、唾液腺是消化腺,故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 18.C 【解析】 试题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该措施是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计划免疫的认识。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19.C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科学家将研制疫苗,使易感人群通过预防接种后获得相应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当人体注射疫苗后,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属于抗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0.B 【解析】 试题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四个选项中只有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计划免疫的认识。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21.错 【解析】 试题分析: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来源:Zxxk.Com]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疫苗的概念。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的概念。 22.错 【解析】 试题分析: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将保留在体内,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来源:Zxxk.Com]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 23.(1)×(2)√(3)√ 【解析】 试题分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如蚂蚁、狒狒等,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一个成员离开群体后,往往不能独立生存和繁殖,所以,这类动物营群体生活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衍,可见题干的叙述是正确的。 (3)当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人体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并在人体内存留,再同样的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存留在体内的抗体就会将该病原体清除,人体就不会患该病了,但有其他病原体侵入人体时,这种抗体则不起作用,此类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已康复的非典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不会再患该病,可见题干的叙述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社会行为的特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灵活解答。 24.╳ 【解析】 试题分析: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每种抗体在体内的存留时间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抗体的概念。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抗体的概念。 25.√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6.错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因此,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时可以从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方面来分析。 27.对 【解析】 试题分析: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脾脏和淋巴结还具有清除病原体等物质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 28.错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主要指第三道防线如免疫细胞产生抗体,体液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蔽作用和黏膜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都是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9.所有病原体非特异性先天性免疫特定病原体异物特异性后天性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抗体抵抗天花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特异性免疫是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30.计划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易行的手段。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计划免疫的认识。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31.特异性、对照 【解析】 试题分析: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实验中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进入羊体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表明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并且抗原已被消灭,在第二次注射时,炭疽病的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甲组注射了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因此为对照组,故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特异性免疫是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32.皮肤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难度一般,熟记人体的三道防线,进行解题。 33.错的因为乙肝疫苗只能预防乙肝。 【解析】 试题分析:注射疫苗,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具有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抗体对抗原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接种乙肝疫苗并不能预防甲型H1N1。 考点:免疫的类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练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进行解题。 34.计划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计划免疫的认识。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35.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36.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卫生部规定了对1岁以内的儿童进行四苗免疫,"四苗"的内容和功能分别是: (一)卡介苗卡介苗是经过多次传代已失去毒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抗原性的牛型结核菌,接种后可获得一定的对抗结核菌的免疫力; (二)百白破三联制剂是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三种生物制品混合而成,接种成功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 (三)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将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株接种在猴肾细胞上,待大量繁殖后,收集培养液,鉴定合格后加工成糖丸,并规定Ⅰ型糖丸是红色的,Ⅱ型是黄色的,Ⅲ型是绿色的,Ⅱ、Ⅲ型混合在一起是蓝色的,Ⅰ、Ⅱ、Ⅲ型混合在一起是白色的,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 (四)麻疹疫苗是减毒疫苗,可以预防麻疹;因此"四苗"是指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 考点: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苗免疫"中的"四苗",可以从我国计划免疫的内容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知道我国计划免疫的有关知识,可借助于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和掌握。 37.计划免疫;传染病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它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如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考点:计划免疫的概念。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只要熟练掌握了计划免疫的概念及其意义,即可轻松解答本题。 38.非特异性;特异性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区别,难度一般,可以从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来切入。 39.(1)天花病毒(2)抗体天花特异性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詹纳提出的假设是:牛痘病人的身体中有一种能抵抗天花病毒的物质; (2)当天花病毒(抗原)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这种出生以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叫做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40.(1)二吞噬病原体(2)抗体(3)非特异性 【解析】 试题分析:(1)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防御疾病.所以图中的吞噬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图中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会消灭抗原,这是第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来源:学.科.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 41.(1)天花病毒抗体 (2)抗体抗体 (3)抗原特异性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主要指第三道防线如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当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天花抗体,天花抗体只能清除天花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天花病毒是引起天花的病原体,是抗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42.(1)不(2)D(3)自然选择(4)D (5)B 【解析】 试题分析:(1)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抗生素药物必须凭处方购买,因此它属处方药,在使用时必须要认真阅读说明书。 (2)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的三大功能,因此,过敏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功能的体现。 (3)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超级细菌"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4)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是处方药,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正确的做法是遵医嘱使用。 (5)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裂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用药,人体的免疫功能、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细菌的生殖方式。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虽然不是很难,但覆盖面广,知识点多,所以要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43.(1)②③①④(2)AB、D、C(3)ABD、C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图A表示人体②皮肤的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B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③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图C表示的是①抵抗抗原的侵入,图D表示血液中的④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因此图A表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B和图D表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图C表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两道防线(3)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属于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作用特点。 44.(1)远心(2)O(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特异 【解析】 试题分析:(1)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静脉血管出血应在远心端压迫止血。 (2)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及时输血是抢救的最好措施,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因此某O型血伤员失血过多需立即输血,最好给他输入O型血。 (3)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防止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进行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急救措施和免疫。 点评:此题考查了出血的初步护理、输血的原则、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免疫的类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需逐题认真分析。 45.(1)病原体抗原(2)体内产生抗体特异性(3)有利(4)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要全面,A馒头和B泡面都能提供丰富的糖类,但是泡面由于水太多,易冲淡消化液,不利于消化,C可乐含较多的添加剂等,不宜多喝,更不能代替水,D牛奶、F鸡蛋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G苹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E炸薯条是油炸食品,不易多吃,易造成脂肪堆积,其中含膨化剂,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既健康又营养均衡的早餐可搭配为:ADFG。 (2)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缺乏易导致糖尿病,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诱发糖尿病。 (3)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害物质首先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直接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 (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流感疫苗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流感病毒制成的,进入人体后相当于抗原物质,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只能对流感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5)由第(4)题可知,计划免疫能使人产生抗体,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可见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外,还可以通过计划免疫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合理营养,胰岛素及缺乏症、吸烟的危害、传染病、计划免疫及免疫。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46.(1)特异性免疫三(2)抗原蛋白质(3)对照 【解析】 试题分析: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1)实验中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进入羊体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表明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并且抗原已被消灭,在第二次注射时,炭疽病的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原菌,它进入羊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即抗体,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3)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特异性免疫.解答时可以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原理、特点方面来切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