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接下来分享边城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 《边城》的主要内容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边城》读后感500字 边城此文读来乡土气息极重,我十分喜爱,可能因为从小也是长在乡土气息重的县城有关。读此文,就如闻到了故乡的气味。 三四年的边城,如鲁迅的药,冰心的小桔等其他现代小说般,十分多的象征,且善用象征,十分的妥帖,不像如今排山倒海,不入流的东西们般,牵强附会,全是噱头。 但是作为一个水平有限的学生,分析它的象征,实在一件过于高难度的行为,况,70年来,人们所通读透解,加上沈从文先生自己也提过一二,具体他指的是何物,所以我若排除人们所公认的象征,去努力发现新的象征,必然落入晦涩牵强的套路。 故此,我将试着谈论我的感受,沈先生的作品所弥漫出的沁人泥土味道。 边城,写出这样一个名字,沈先生显然是想表现不为功利所染的淳朴风土人情。文中所出现背景和事物大都为自然物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东西――自然和人互相握手的产物,河流,山,渡头,渡船,竹林,茅屋,小镇。文中的人也是不功利的。爷爷摆渡死不肯收钱,反而到处请人喝酒,买猪肉互相推钱,小镇里婚嫁自由,只要儿女们喜欢。即便是文中最有钱的顺顺,也是一个不十分在意钱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镇里,有钱人家的儿子喜欢穷人家的姑娘,抛了门当户对的聘礼,要娶穷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闻。可见,边城,这样一个地方,是重义轻利的,不为商业气息所熏染变质。 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翠翠所象征的文化,到了今天,真的得到好的出路了吗?或许,得到了拯救,或许,只留下了残迹而已。 或许,只有沈先生的碑文永留世间-------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 边城读后感 湘西古城,一个一川碧流,清新朴实的小城。 这样的小城中滋养着一个清秀的女孩,她与祖父一同住于溪边,后有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她便名为"翠翠"。她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善良,如山头黄麂一样,活泼灵巧。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翠翠身上,再平淡不过的爱情故事,清澈温厚的情结。这本书犹如一杯水,入口不含任何杂质,淡淡的,却不厌倦。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不回避悲剧与死亡,也不遮掩粗野与俗气。一切都平平淡淡地说出来,质朴地接受一切,反而让文章变得有韵味,有质感。字句总有六朝时玄灵清透之感,与书中的世界相得映彰。 然而,含蓄而婉转的湘西,是抑制着热烈的情感的。在这下面,藏了一层隐隐的悲伤,翠翠的情感,是名为"爱情"的神秘而复杂的情感。这个情笃初开的女孩,对爱情却有无比的向往与执着。她所要的,不是富贵的家业,显赫的地位,而是那初见的心动,以及为自己唱三年六个月情歌的人。 书中写到二老为翠翠唱情歌时,翠翠的感受:"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我昨天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东西交给谁去了!" 这样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沉浸在对爱情美好幻想中的女孩形象勾勒出来了,情思仿佛绾结出流水,静默地流淌在这小城,永不止息。可是,这美好之后无法抑制的情感突然一泻千里——大老出事,祖父去世,心中的白塔轰然塌陷。二老远走他乡,翠翠在溪边,等着那个人回来。于是这流水编织了一个没有结局的小城,随时光逝去。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是少女雨过天晴之后,忧伤之中掺着欣然的情感,在五色迷离的现世之中,为人生的远景,凝眸。 那个在月下唱歌的人,究竟什么时候回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每个人心里应当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翠翠也是。她便将余下的岁月留在等待里,等那个可能再也不会等到的人。这是她的执着,不曾有承诺,但她不在乎,只是在等。这就是边城,平淡的情感绝不简单,如一缕清风拨动了心弦,我们均被翠翠细水长流的爱所感动,仿佛也变成她那样清澈透明的人儿了。 《边城》像一首古朴的山歌,旋律悠长简单,却久久萦绕在耳边,余韵令人回味。其中的情感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能默然感叹了。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