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经验 > 经验交流 >

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汇总(4)

http://www.newdu.com 2020-02-17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2、检验CO32—、SO42—:先加足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CO32—,再加Ba(NO3)2溶液检验SO42—
    13、检验CO32—、Cl—:先加足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CO32—,再加AgNO3溶液检验Cl—
    14、检验SO42—、Cl—:先加足量Ba(NO3)2溶液检验SO42—,过滤取滤液,再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
    15、检验CO32—、SO42—、Cl—:先加足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CO32—,再加足量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过滤取滤液,再加AgNO3溶液检验Cl—
    16、检验OH—、CO32—:先加足量CaCl2溶液检验并除尽CO32—,过滤取滤液,再加酚酞试液液检验OH—
    十、关于洗气瓶:
    1、检验并吸收少量CO2:瓶内盛石灰水,气体从a进除去并吸收大量CO2: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进
    2、除去HCl: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检验HCl:瓶内盛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3、除去水蒸汽:瓶内盛浓硫酸,气体从a进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从a进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b进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瓶内盛满水,气体从b进,a处接导管通入量筒中
    5、输氧:瓶内装水,氧瓶接a(观察气泡速度、控制输氧速度)
    6、贮气瓶:瓶内盛满气体,要把气体导出,应从a进水注:气体检验及除杂和干燥:先检验再除杂后干燥
    十一、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
    一)关于物质燃烧
    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2、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3、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氧气,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如将煤做成蜂窝煤或加工成煤粉)。
    4、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5、灯泡内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内的氧气
    6、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二)关于食品
    1、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2、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3、鱼鳔内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4、做镘头时加些纯碱主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5、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6、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7、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
    十二、高考频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