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物理 > 综合辅导 >

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梳理汇总

http://www.newdu.com 2020-02-25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初三物理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总结梳理了初三物理必背的重点,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有帮助。
    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梳理汇总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③Q吸=Q放(※关系式)
    17.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内能
    1.内能是构成系统的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分子内部以及原子核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2.内能变化的途径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当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内能增大,反之亦反。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热传导,热对流(一般见于气体和液体)以及热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必须有温度差。
    电磁的知识点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6.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