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第一,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逐步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 第二,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第三,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第四:双向交流。 宋元时期 史实: (1) 北宋: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政府在广州等地设市舶司,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 (2) 南宋:与五十多个国家通商(以阿拉伯商人为主);在大港口设供外商居住的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指南针传到欧洲。 (3)辽金:与高丽进行使节贸易,在边境设榷场。 (4)元:在个港口设市舶司,和各国通商互市;与欧洲非洲也有交往,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大都,列班扫马到西亚非洲,是我国第一位访问欧洲各国的旅行家;火药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 特点: 第一,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 第二,(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如元朝汪大渊、明朝郑和等。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华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马可?波罗。? 明清时期 史实: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七次,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政治目的为主,贸易不计经济效益 (2)华侨开发南洋:唐开始;明朝大增,传播先进技术文化,促进南洋开发。 (3)戚继光抗倭: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戚家军,台州九捷,与俞大猷合作,1565年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4)葡占澳门:1553骗取居住权;强行租占澳门;明政府始终掌握着澳门的领土主权。 (5)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荷兰占据台湾;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氏开发台湾;清政府收复台湾后于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抗击沙俄:康熙时,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尼布楚条约 特点: 由开放转入闭关,中外联系逐趋中断; 开始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拓展延伸】 1、对外关系频繁的原因 ①政治稳定; ②经济繁荣; ③对外交通发达; ④开明的外交政策。 2、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一是贸易,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 二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