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初中生物复习之十大专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3-16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成麦芽糖);
    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初步将蛋白质消化成多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液,将脂肪变为脂肪颗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彻底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彻底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①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酶(肠液、胰液)———→葡萄糖(在口腔中开始)
    ②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酶(胃液、胰液、肠液)——→ 氨基酸(在胃中开始)
    ③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胆汁(肝脏)  ——→脂肪微粒 ———酶(肠液、胰液)———→甘油+脂肪酸(在小肠中开始)
    (因页面限制,箭头中间即为反应条件)
    (2)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小肠的特点:
    ①小肠长;
    ②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
    ③消化液种类多(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④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关注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5.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废物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型和输血:将血型分为O、A、B、AB血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则红细胞会凝聚成团,堵塞血管。
    (3)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4)心脏四腔:两心房,两心室 。
    6.血液循环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由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由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8.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氧化碳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氧气
    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肺泡中的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交换: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而毛细血管将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9.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的结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反射的类型:
    ①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生下来就有的反射。如眨眼、排尿、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②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躲避汽车、打铃后进教室等。
    专题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相当于非条件反射。)实例:蜘蛛结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蜻蜓点水、乌贼喷墨汁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相当于条件反射。实例: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设法取高处香蕉,鹦鹉学舌,海豚表演节目、老马识途等。
    专题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一)人的生殖和发育
    1.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结构: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2.受精过程: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昆虫的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2)昆虫的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是指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
    ①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幼虫) →成虫三个时期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豆娘、蜻蜓等。
    ②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如家蚕、蜜蜂、莱粉蝶、蛾、蝇、蚊、蚂蚁等昆虫。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区别: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蛹阶段。
    防治害虫的最佳时间:幼虫时期。
    (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1.植物的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点: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
    (四)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AN上有许多基因。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控制性状的最小单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