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大野犹嫌束下一句是山入潼关不解平。出自谭嗣同的《潼关》。这首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 ![]() 《潼关》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翻译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谭嗣同简介 个人简介 谭嗣同(1865年—1898年),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主要成就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 人物评价 国家积弱当有勇士赴汤蹈火,才能震撼国人,谭嗣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大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