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9.春雷(1分)惊(唤)醒了(1分)自然万物(1分)。(共3分) 20.节气名称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我们因此为先人的智慧感到骄傲(1分);今人运用汉语,存在不够规范、不够简洁(1分)、表意缺诗意美的现象,所以感到惭愧(1分)。(共3分) 21.比喻句(1分),形象贴切地(1分)表现了惊蛰”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1分)(共3分) 22.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1分);内容上:”惊蛰”这一具有”革命”意味的节气,与上文中”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相呼应(1分),同时为下文展开描述”豁然晴朗”的画面做铺垫(1分)。(共3分) 23.原句叠词、押韵并用(1分),琅琅上口,易于记诵(1分);改动后句子不再押韵,语言平淡,民间谚语的韵味消失(1分)。(共3分) 或:”暖和和”运用了叠词,仿佛使人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突出了人的主观情感,而”暖和了”只是一个气温客观的变化过程(1分)。另外,”暖和和”与上句押韵,朗朗上口,符合谚语简洁好记的特点(1分)。改动后,句子没有了这样的效果(1分)。(共3分) 24.描绘扣住季节特征(1分),想象合理(1分),语言通畅(1分)。(共3分) 附答案示例:白露 微微透着些曦光的清晨,茫茫秋水泛着些许的寒意。一丛丛郁郁青青的芦苇凝着一层细细密密的白霜,摇曳在清寒的秋风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