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阅读(9分) (赵武灵)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①?故礼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②也。且服奇而志淫③,是邹、鲁④ 无奇行也;俗辟⑤ 而民易,是吴、越无俊民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谓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以论贤者也。谚曰:‘以书为御⑥ 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 【注释】①循:按照、遵循。②多:赞许、赏识。③志淫:思想放荡。④邹、鲁:古国名,均在山东省境内,是礼教最发达的地方。⑤俗辟:风俗怪癖。⑥御:驾车。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循礼未足多也 食不饱,力不足 B.所以齐常民 见贤思齐焉 C.故循法之功 故余虽愚 D.子其勿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古 今 不 同 俗 何 古 之 法 帝 王 不 相 袭 何 礼 之 循 11.请联系实际,说说选文告诉你的道理。(3分) 答案解析: (二)9.【答案】(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足”,前者是“值得”的意思,后者是“充足”的意思;B项中的“齐”,前者是“使……整齐”的意思,后者是“相同”的意思;C项中的“故”,都是“所以”的意思;D项中的“反”,前者是“反对”的意思,后者通“返”,“返回”的意思。 10.【答案】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示例:选文告诉我们不能只一味效法古代,还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创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不能一味模仿别人的学习方式,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要在理解全文基础上抓住“效古”和“创新”两个点,还应注意联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说:“古今的习俗不相同,为什么(要)效法古代?(历代)帝王互不继承,为什么(要共同)遵循古代的礼制?所以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用效法古代。那么反对古来旧俗(的人)不应受到非议,并且遵循旧制(的人)也就不值得赞许了。如果说服装特殊(的地方)就会思想放荡,那么(服饰正统的)邹、鲁两国就应该没有不正的行为了;如果说风俗怪癖(的地方)百姓会变坏,那么(风俗特殊的)吴、越地区就没有杰出的人才了。所以圣人认为适合穿着的就是好服装,便于办事的就是好规章,(让人)知道前进后退的就是好法度,衣服样式的作用,是使百姓们(服饰)整齐,而不是用来评论贤能的人的。今朝中考语文:www.jzjy365.com收集整理。谚语说:‘照书上记载来驾车的人,对于马的习性(就)不能穷尽。用古老的办法来制定现代(规范)的人,对于变化(就)不能通晓世事的。’所以遵循旧制的做法,不会建立盖世的功勋;尊崇古代的理论,不能治理当代。希望你不要再说反对(穿胡服)的话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