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讲解

http://www.newdu.com 2020-05-11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 “大危机”与“新政”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时间: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着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