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背诵(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9.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和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A.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B.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10.怎样厉行法治?——→法治社会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环境。
    11.开展扫黑除恶等法治建设活动有什么意义?
    (1)有助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
    (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
    考点八:
    文化建设
    1.中华文化:(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文化自信:
    (1)原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来源: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3.中华传统美德:
    (1)重要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熔铸了中华民族民族志向、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内涵:爱国情怀,奋进品格,高尚情操,伦理规范。
    4.中华民族精神:
    (1)内涵:
    (2)作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意义、重要性: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
    (2)内涵:?
    6.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热播,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生活;
    (2)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4)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7.宣传和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8.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该如何面对文化差异?
    (1)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
    (2)要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3)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9.时代楷模、“最美”等先进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
    (1)心系祖国、勇担重任、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2)高度履行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3)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10.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1)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还要互相交流借鉴。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1.向先进学习、弘扬美德等,青少年怎样做?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3)勇于实践,踏实做人;
    (4)向人们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5)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6)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九:
    生态文明建设
    1.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与危机?
    (1)现状: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得我国环境问题严重,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浪费污染都很严重。
    (2)危机: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2)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做法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做法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3)走低碳发展之路,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6.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青少年要怎么做?
    (1)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向人们大力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知识;
    (3)坚决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4)从自身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5)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7.国家、社会、企业、公民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做法?
    国家:……参考以上。
    公民:……同上青少年做法。
    社会:向公众宣传生态保护的意义;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倡导人们坚持绿色消费,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树立诚信意识,依法生产和经营。
    考点十:
    民族团结
    1.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援助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2.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繁荣?
    (1)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人力、物力的支持;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中学生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1)树立维护民族团结意识;
    (2)向人们大力宣传维护民族团结的知识和重要性;
    (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4)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5)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4.民族常识:我国5个自治区的建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最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
    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
    少数民族节日习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跳花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裕固族的剪马鬃。
    考点十一:
    祖国统一
    1.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1)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3)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考点十二:
    共同理想
    1.中国梦的含义: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