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中考语文资源:2011届中考语文语法词典题专考点检测试题8(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支你一着
    如何解答语法知识题型
    第一,学“法”用“法”,考生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牢记在心,做到信手拈来。如:考题中出现病句题时,大脑中应明确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在此基础上去解题,就能事半功倍。第二,归纳整理,形成专题。在初中阶段,课标对语法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但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知识点过于零散,不便于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勤于动笔,整理出典 型的例题,形成专题知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如:梳理关联词语、“递进”“转折”等关系复句、强调重点不同的例子,做到熟能生巧。第三,功在平时。据悉,国家语委将推出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标点符号运用也是其中一项。所以,平时就应多注意自己的书写。第四,多读多练,培养语感。语感对解答语法题目至关重要。如:句子的排序、病句判断、修辞等题型中,考生可凭语感进行判断,这就需要平时多读多练。
    修辞故事
    “顶真”趣闻
    过去,一个村里有两户大财主。一户姓张,一户姓王。两家都广有田产,只是姓张的五个儿子都是文盲,而姓王的五个儿子都是读书人。
    一年中秋,姓王的财主把五个儿子召集在一起说:“今年收成不错,咱们要好好庆贺一番,只是要兴个新规矩,咱们喝酒联诗。”几个儿子拍手叫好,让爹爹先起句。王财主清了清嗓子,念了一句:“五谷丰登。”老大紧接着道:“登殿见君。”下边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也不肯示弱,依次吟道:“君见心喜。”“喜气临门。”“门临五福。”“福自天降。”联完句后,全家快快乐乐喝起酒来。
    姓张的财主听说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对儿子们说:“人家王员外,几个儿子都有学问,喝酒联诗,好不痛快,哪像你们,只有一身笨力气,学问上一窍不通。”几个儿子都不服气,请父亲出首句让他们联。张财主略微得到点安慰,也学着王财主说:“五谷丰登。”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依次往下联:“灯消火灭。”“灭门绝户。”“户大出鳖。”“鳖爬鬼叫。”“叫苦连天。”气得张财主老半天没说出话来。
    注意:生活中的“文字接龙”“成语接龙”等形式,不属于顶真修辞,因为不具备各事物客观上的“递相依存”的关系。
    标点趣话
    巴尔肯巧改标点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宴会上提议,每人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在场的人冥思苦想,提笔作文。
    不久,一位年轻人交给巴尔肯一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
    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这三个标点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年轻人回答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望着年轻人凄然的神色,沉思了片刻,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又写了三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大问号“?”。
    巴尔肯用鼓励的口吻对那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有趣的《清明》改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这首《清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并且成为中国诗歌史上被变体最多的一首古诗。有人通过对原诗文字的断句,或者文字的省略、变化和标点符号的变化,将其改为短剧本、词、散文小品、戏曲小品、五言绝句、六言诗等。这些改动,虽然形式各异,但匠心独具,变体后的内容大都不离原诗歌的意境,让人深感《清明》一诗的魅力。(一)变为短剧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变为词二首:
    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三)变为散文小品
    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四)变为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幕启)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五)这首诗还被人改写成五言绝句:
    每句省掉两个字,细细读来却并不影响原诗的意境,很有意思。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语序轶闻
    罪不可赦,情有 可原
    1949年国民党特务在昆明逮捕了90多位民主爱国人士。云南省主席卢汉急忙打电话给蒋介石,为这些人说情。蒋回电:“情有可原,罪不可赦。”是决心要杀的意思。在危急关头,卢汉找到朱德同志的老师李根源先生,欲求万全之计。李先生提笔将电文颠倒为“罪不可赦,情有可原”。还是这八个字,语意全变,90多位民主爱国人士因此得救。
    后来,蒋介石追问,也搞不清是先说的哪一句,因为蒋介石拟的电文,根本没有底稿。
    今日作业
    1.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主要景点接待人数比往年同期明显增多。尤其是远郊旅游接待人数明显增多, 。
    A.颐和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万人次
    B.其中颐和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万人次
    C.并且颐和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万人次
    D.仅颐和园就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万人次
    2.根据语境,填入适当的关联词语。
    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圆满成功的“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 “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都有所改进, 它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更加翔实。
    3.结合上下文段判断,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这里,我们看见许多一如“沪上生态家”、宁波滕头村这样的城市与自然与乡村互动的案例,也看到英国利物浦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看到沙特阿拉伯为朝圣者建造的高密度、多功能宜居帐篷城……
    、 、 ,这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种种关系背后,其实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莎士比亚说过:“城市即人。”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城市的科学精神和人道意义,才能理解城市和谐发展的要义。
    A.城 市与乡村 城市与自然 城市与历史
    B.城市与历史 城市与自然 城市与乡村
    C.城市与自然 城市与乡村 城市与历史
    D.城市与历史 城市与乡村 城市与自然
    4.根据以下内容对对联。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开赛在即,好望角飞起欢快的浪花,“彩虹国度”张开热情的双臂,南非正绽露笑容喜迎八方宾客。
    上联:好望角飞起欢快 的浪花
    下联:
    5.仿照下面的句子,将“人生”比喻 成“大海”或“乐曲”进行仿写。
    例 句: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飘浮的白云。
    仿句:
    6.根据情境解题。
    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的儿子做家庭教师。教书先生拿过来一张纸,写下十六个字: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财主一看,连声说:“好好好!”
    每天吃饭只一碟青菜!教书先生十分不高兴。
    (1)财主说“好”是怎样理解的?
    (2)教书先生认为财主违约,因为他的约定是:
    7.智改奏折:想一下,李缓颊该怎样写。
    清朝平江 人李次青(字元度)本来是一个书生,根本不知道领兵作战。曾国藩命令他领兵作战,每打一次仗便败一次。曾国藩很生 气,准备写奏折弹劾他,在他的奏折上有“屡战屡败”这样的词语。后来曾国藩的幕僚中有一个叫做李缓颊的人,在奏折上动了手脚, ,元度因此才被免罪。
    今日积累
    标点积累
    在考试中,常考的标点主要有: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等七种。对于这几种标点符号,可以按照停顿时间的长短加以判断使用,大致是这样的: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停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语言的层次关系。这就是时间层次划分法。
    另外,每个句子都承载着某种感情,同样一句话,往往因为说话人心情不同,语气也不尽相同,因此,句子感情的判断是确定标点符号的一种常用手段。一般地说,句号表示陈述语气,问号表示疑问语气或反问语气,叹号表示感叹语气或祈使语气。它们都属于句末停顿。以问号为例,用不用问号,取决于有没有疑问语气或反问语气,而不是有没有疑问或反问代词。因此,把握句子的语气、感情,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一个重要因素。
    排序积累
    句子排序试题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写题。在一段文字中为上下文衔接选填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语段中选填句子顺序正确的选项;在一段文字的末尾填写与前文相一致的句子。因此,解答句子排序试题,一是把握准语段的中心意思,明确语句间的联系;二是抓住能表明句与句之间先后顺序的关键词和暗示语;三是句序确定后反复读几遍,注意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语气是否连贯。
    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常见的关联词语如下:
    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既……又……;不是……而是……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3.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总……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可是……;……然而……
    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6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仅……也……
    7.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
    8.承接关系:一……就……;……就… …
    今日盘点
    我的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