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题出炉,附历年作文题目

http://www.newdu.com 2020-06-28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昨日,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上海中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往年又有哪些作文题?
    随小编一起看吧!
    2020上海中考作文题:
    
    上海中考作文出题套路:
    那么35年前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都考了哪些作文题?
    速来回顾↓
    往年作文题
    2019年:这事,真带劲
    2018年:真的不容易
    2017年: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2016年: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2015年: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2014年:这里也有乐趣
    2013年: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2012年:心里美滋滋的
    2011年:悄悄地提醒
    2010年:黑板上的记忆
    2009年:在学海中游泳
    2008年:我眼中的色彩
    2007年:记住这一天
    2006年:我们的名字叫____
    2005年:充满活力的岁月
    2004年: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
    2003年:我想唱首歌
    2002年: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2001年:有家真好
    2000年: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1999年:生活中的发现
    1998年:我的欢乐
    1997年:良师
    1996年:变了
    1995年:母爱
    1994年:课后
    1993年:我终于____
    1992年:忘不了他(她)
    1991年:题目自拟(但必须包含“我”、“第一”这两个词,如:我的第一位老师、我第一次看彩电、得第一名的是我、我家第一次旅游等等)
    1990年:在____影响下
    1989年:我
    1988年:我和XX
    1987年:从来没有这样____
    1986年:这堂课真____
    1985年:同桌上海考生
    1984年:给我带来了欢乐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该题从形式上还是熟悉的“上海味道”,延续了近些年上海中考作文的几大常规设置:
    01、全命题形式,核心概念没有歧义
    从往届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来看,无材料全命题的形式已经是标配,除了2006年曾经出过一次半命题作文之外,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等其他形式,20年来在上海中考中从未出现过。
    全命题作文的好处很明显:概念的确定性和限制的明确性。所谓概念的确定性,是指概念一般用本义,而不是比喻义、隐含义等。《有一种甜》设计了一定的限制条件,既有利于考生个性化表达,又有效地考察了学生思维的水平。
    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能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同时可以限制学生抄袭和宿构。《有一种甜》注重考生内心的诉求和感悟,希望考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写人和事,也更希望考生把感悟真挚地表达出来。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它的弊端也更加明显:学生作文的立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少。
    02、看似平实,实则不乏大气和理性
    今年中考作文题给到大家的第一印象:看似平实,其实不乏大气和理性。题目延续了往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的风格,比如:
    2018年《真的不容易》;
    2014年《这里也有乐趣》;
    2012年《心里美滋滋的》;
    2011年《悄悄地提醒》;
    ……
    今年的作文题没有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考量了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力,启发学生把视角触及到学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关注了学生的个人心理、精神、情感、学习、兴趣等的发展与变化。《有一种甜》里的“一种”,肯定是指代一件事物、一个人,“甜”则表达了个人的生理或心理感受,但并不能着重写生理感受,因为太浮于表面。究其深层,更应该是心理上感受到的“甜”。
    如果选材新颖、立意高远,感悟深刻,甚至在谋篇布局上有独到之处,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03、文体不限,但更适合写记叙文
    今年的作文题依然没有对文体做出明确限制,理论上什么文体都可以写。但从实际命题来看,适合写记叙文。其原因有二:
    其一,虽然题目中有“甜”这样的感官的表达,但是情感或者议论的阐发势必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若只是泛泛地诉说一些空洞的感觉,文章是没有什么特色的,自然也难以打动人。当然,在总体写记叙文的框架下,叙述的过程中需要适当作一些抒情、议论,来展现为什么“甜”!
    其二,记叙性文体更适合展开,可以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如描写、抒情、议论等,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尤其是结合去年上海开始施行的垃圾分类、今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叙述事例展开,进而以抒情性的语言表达情感,以议论性语言表达文章中心。
    04、着眼于自身成长
    多年来,上海中考的作文命题一直关注于学生的成长;在成长主题下,又集中于个人努力及努力的收获。今年的作文题也未跳出此窠臼。
    产生“甜”的感觉的,一定是作者“我”。这个“我”,可以是事件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人和事的旁观者。换言之,可以写“我”亲身经历的某件事或“我”看到的某人某事,使“我”感觉到“甜”。需要注意的是,写他人他事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我”的情感变化,“我”的所思所悟,以及“我”与他的关联或者参照。
    在写作中,宜展现“我”在面对这个人或这件事时遇到的困难或波折,以及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心态调整。如果能结合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写在这个大背景下自己的所闻所见,突出自己的心路变化或者感悟,以及获得的成长,将会是一篇绝佳的考场作文。
    如何写出创意和新意
    虽然是常规设置,但是这并不是一个能让考生们松口气的作文题。如何在常规中写出新意,在所有人的“常规”中突出重围,在这个气氛沉闷的夏天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实属不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如何写才能更符合题意,更能贴近命题老师的要求。
    01
    “小我+大我” 选有新意的立意与素材
    虽然是有明确限制的全命题作文,但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还是给我们留下来很大的发挥空间。同学们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在自己感兴趣的、关注较多的领域选择不落俗套的写作素材,从素材出发,将视角转向他人、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宇宙、历史,写“我”从中获得的感悟。也就是说,同学们可以从漫长的历史和广阔的世界中去取材,充分体现作文的“新意”和立意的“创意”。
    比如当下火热的话题莫过于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完全可以运用“小我+大我”的方式,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落笔到责任与担当上面来,引申到环境保护的公共话题上来,都能使自己的作文思想高度提升不少。
    02
    写出“具体而有波折”的事情发展过程
    在中考作文的体量要求下,只写一件事,恐怕难以达到“内容充实”的标准。但聚焦于一件事,并不代表只能走马观花式地写一下这件事的过程,有些事往往需要很多的步骤才能完成,在这件事中,也会多次出现反复或者反转,作为事件中心的“我”,往往要经历多次尝试、失败才能完成。因此,事情的发展、思想的成熟、个人的成长,在这些尝试、失败中才能逐渐丰富起来,才能给人以更有意义的成长。我所感受到的“甜”,肯定不会是一件件简简单单的、顺手就能完成的小事,即便是小事,也是要经过多次重复、给人以印象深刻、对“我”或他人的个人生活有显著影响的事。否则,文章的“新意”和“创意”就将无从谈起。
    03
    写“真善美”“接地气”的自我生活体验
    作为学生,我们的生活体验一般都囿于学校、家庭、科技馆、旅游胜地等地方,但其中所能体现的情感、所能表达的主旨却是无限的。中考作文所写之“事”,重要之处是一定要有“我”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它可以是“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做到的,更重要的是“我”有所感触有所思考的。这也符合近几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命题所要求的趋向自我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关注中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的要求。
    既然是中考作文,而且是“我”所亲身经历和引发思考、成长的,就不能是负能量的东西,而应该发掘“真善美”,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怎样从看似小事中发现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体验蕴藏于其中的真善美,才是作文的意义所在,也是提升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举几个例子来说,使“我”感觉到“甜”的,不能是拔河比赛既累又无趣,而应该是集体荣誉大于个人得失,累并快乐着;不能是吸毒获得的快感是多么美妙,而应该是吸毒会导致个人和家庭的悲剧,所以要远离毒品;不应该是“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傻”,而应该是他们面对疫情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下来,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与往年一脉相承,都是在积极鼓励更多的考生,写拥有自我体验的“事”,用贴近真实生活的、属于中学生的语言,来表达自我的感悟和成长。
    但对于那些平日里堆砌成风、老气横秋、空有华丽词藻而无半点真情的作文没有半点友好。这对那些平时常常喜欢机械背诵一些看似有文采实则空洞乏味句子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警示。
    解读总结
    备战2020中高考
    纵观2020年的上海的中考作文题以及浙江省11地9组中考作文,总结分析如下:
    01
    选材观照年龄群体,让学生有话说有选择会思考,形式注重创新和情境运用 
    选材新颖别致,趣味浓厚,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突出选择(比如,给多种情境、多种任务、多文体让学生自由选择)。强调应用(考察书信体、演讲稿;指定记叙文写作技巧让学生应用等);注重考察高阶思维(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02
    淡化疫情防止套作,却又隐隐联系体现社会真情
    命题有意淡化了疫情背景,远离时政热点,防止学生宿构、套作。
    03
    映射出命题共通规律,有的放矢指导中高考写作备考
    给其它各省中招作文备考的有益启发是:记叙文写作被弱化,应用文体被放大,鼓励学生写议论文,中招作文会尽可能淡化疫情背景。
    给全国卷高考作文备考的有益启发是:高考作文命题同样贴生活,会突出多元选择,让学生有话可说。相比于浙江中考作文,会更重情境、更重应用,更加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