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政治 > 政治知识 >

2021年初中政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

http://www.newdu.com 2020-08-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1年初中政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2)特征: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2.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一国两制的含义: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结论: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为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应该:①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反对“台独”;②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主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