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重点复习《爱莲说》

http://www.newdu.com 2020-09-18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重点字词
    可爱:值得喜欢。
    者:……的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甚:特别,十分。
    濯:洗。
    清涟:清波。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闻:传闻。
    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