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需要整理知识点,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中的物理知识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择的标准物体。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5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1878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 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4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光速:3*100000千米/秒。在水中传播速度是这速度的四分之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速度的三分之二。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 远视镜(老花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其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凹透镜: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4.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凹透镜上,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虚焦点上。 5.主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6.光心: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7.焦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简称焦点。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8.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9.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力的知识点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3、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4、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以上就是一些物理知识点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