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有关家风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 家风的作文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好的家风就像一座好的学校,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家的家风是善良之风。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做人首先要善良,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妈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影响着我。 妈妈带我出去玩,见到在地上觅食的小鸟,妈妈就会拉着我绕着走,生怕把小鸟吓跑了。 在路上,如果看到乞讨的人,妈妈就会从钱包里取出零钱,给那乞讨的人。 乘公交车时,每当有老人、孕妇或者抱小孩的人上车,妈妈都会拉着我起来,站到旁边去,把座位让给他们。 妈妈还教我不要摘花踩草,说他们都是一个个小生命,你伤害了她们,他们也会疼的。 妈妈的善良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我,我也学会了善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人要做实实在在的人,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良好的家风伴我成长,我一定要将我家的家风发扬下去! 关于家风的作文 中央电视台有一年的春节搞了一次关于“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的调查。答案看似不同,其内涵差不多:诚实节俭正直。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进入现代社会,家风可以引申为: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 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凡事要有“风”和“规”,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如果长幼无序,吊儿郎当,任意随便,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人际关系很紧张,怄气打架,家庭暴力,不一而足。那么,也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 就个人角度看这个问题,家风,首先必须是个完整的家。倘若连个完整的家都没有,谈何规矩,制度。离婚对于孩子的心灵在无意中留下阴影。即使他们很小,亦或是在幼儿园,他们仍旧知道被其他孩子嘲笑的感觉真的不爽,上学没人送,放学没人接,即使有,也不会是每天,毕竟一个人养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上班不迟到以免被扣工资比起天天接送孩子要重要的多。开个家长会,不会准时到亦或是压根就没时间去。作为同龄的其他同学,会怎么看待你?而你因为年幼不知道怎么回应她们的无穷的追问,唯一只是哭泣。周末了,看着人家小孩的爸妈带着小孩在游乐场所一起嬉戏玩耍,或是一家人开车去兜风,或是晚饭后的一个短短的散步等。这些看似很小的活动对于单亲家庭的小孩是多么的遥远。此时,还有何来的家风可言。 其次,家风不仅是上一辈对下一辈人的要求或制约,规定,也是两者的相互制约,规定来共同维持家庭的和睦。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克勤克俭,严格自律,讲原则,重正气。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往往习惯是长辈约束晚辈,一切听从长辈的安排。 从小孩上学的第一天就告诉她们,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许撒谎,知错要改,做个诚实的孩子。可是当你每天半夜醉醺而归,喝得烂醉,当另一半询问你原因,而你却还要跟另一半大吵时,每次拿工作当借口时,你尊重小孩了吗?你尊重家风了吗?都说父母要树立榜样,可这样的,也算是榜样么? 制度不仅是对于小孩的,大人照样得遵守,它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小孩在幼儿园,每天放学回家,便会很主动的并且开心的向家长汇报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一切。倘若大人之间也能像小孩一样,敞开心扉,并与对方沟通,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即使解决不了,至少也将是两个人在承担。倘若只是一味的争吵,有一天,小孩也会质疑,也会学样。那么这个家还会有家风么?既然是上一代流传下来的家风,那么所有人就必须遵守,不论大人,或是小孩。 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讲,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我修炼。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一代、老一辈,就应当起到一个正面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重轻。 家风对于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更不能忽视。良好的家风是传承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每一员,都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凝聚家庭力量,促进社会风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王伟达复兴。 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请党组织考验我,指导我。 有关家风的作文 我家的家风,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而形成。小时候,感觉父亲极其严厉,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要求很严。 父亲经常告诫我们之间要和睦相处,坦诚相待。我是个急性子,暴脾气,因为在家中数我年龄最小,所以往往受到家人的偏爱,平时干家务活,都由哥哥姐姐承担,有时候给哥做帮手干活,也是呆头呆脑,经常帮倒忙。这不免要挨哥的训斥,有时候自己不服,就撂挑子,扭头不干了。父亲知道后,把我们兄弟叫到面前,用“兄友弟恭”教育我们,让我们检讨自己,相互体谅。这就为我们以后直至成家后的几十年能和睦相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常对我们说“做人要诚实守信,爱国益社笃友睦邻”。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我们所在的单位也组织职工参加募捐活动。已经退休在家的父亲也不甘落后,他从自己尽管不多的养老金中,拿出1000元人民币捐助灾区。他说,灾区同胞有难,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 “百善孝为先”。父亲说,“孝顺”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待老人,不仅要养其身,还要顺其心。我们兄弟每次外出回家都要为父母买些他们喜欢吃的食物。有一次,哥哥回家给母亲买了两个肉夹馍,母亲自己舍不得,分给几个孙子孙女吃,自己看着他们吃,高兴得合不拢嘴。哥哥看到母亲没有吃,就训斥孩子们,这样引起母亲的极大不满。看到母亲本来高兴的脸变得阴沉下来,哥哥认识到自己只做到了“孝”而不能“顺”母亲的意,等了一会儿,他双手捧着茶水递给生气的母亲,请母亲原谅他。 母亲躺在床上不理睬他,他就一直站在母亲身边,直至母亲接了茶。嫂子和妻子相处三十余年,从未红过脸,高声说一句话。她们为父母行孝,尽职尽责,顿顿做饭,都会遵从父母的嘱咐。父母外出或者走亲戚,一定有其中一人陪同。如今虽分两户居住,却经常一锅吃饭,几十年如一日,从不争多论少。 父亲经常告诫家里人,不要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岳父的村上配育玉米良种,种子公司下乡回收。当时玉米每斤才一毛来钱,而玉米良种的价钱每斤比普通玉米贵四五角钱,由于玉米良种的形状就像剥下来的玉米梢子,许多人家都用这些冒充良种赚钱。但是,父亲坚决不许家人这么做,他说,做人要有良心,绝不能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 父亲的严格要求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每个成员,多年来逐渐形成一种良好家风。他的五个孙子,因为四个都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和贵阳,所以,每隔些日子孩子们就会打电话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时不时的寄些礼物给老人。我女儿张欣西北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深纺集团工作。她继承了我家的好家风,工作中肯吃苦,爱学习,懂礼貌,与同事友善相处,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有一年春节期间,单位对假期上班的员工分发红包,她也属发放对象。一天下午,她同公司领导到基层检查,因为时间安排得比较紧,所以未来得及锁办公室抽屉就离开了。下午回来后,发现自己的抽屉里多出了一叠二千元的红包。她以为其他同事在自己这里暂时存放,当询问了领导和同事后,大家都说不知情。面对不明财物,她毫不犹豫地上缴组织。 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影响着子孙后代的成长,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公民的素质修养。一个文明的国度,就需要文明的公民,需要千千万万个文明家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