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2) 【2019山东滨州】 灞上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话安乐,因地处今陕西西安东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廊:郊居。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8.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__和________ ,渲染了______________的氛围,(3分) 9.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8.风雨和雁阵 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9.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入仕,却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 【2019山东德州】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湖平系缆,湖落港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渐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7.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3分) 8.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3分) 9.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3分) 【答案】 7.鹊桥仙(1分)牛郎织女(2分) 8.“我”是一名渔父。(1 分)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湖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湖落即放歌回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2 分) 9.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3分) 【2019山东东营】 武 陵 春①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8.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2 分) 9.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2 分) 【答案】8.答案:示例一 、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上片落花残香触发词人物是人 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其原因;下片另辟蹊 径,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 折跌宕,愈转愈深。 示例二、 借举止神情和心理表现出人物情感的抑扬曲折:倦于晨妆,蓄含了无尽的 酸辛,睹物伤怀,想要倾诉话未出口却已泪水横流;内心欣喜于双溪春光,暗生泛 舟溪上的想法,但担忧猛然袭来,沉重的悲愁又重新压上心头。 示例三、 下片用动词蓄势,使情感表现得婉曲而深沉:连用“闻说”“也拟”“只 恐”三个关联性的动词表现心理的变化。本来还在流泪,但听说双溪春色尚好,瞬 间心生暖意,打算“泛轻舟”,但是内心的愁绪如此沉重,轻舟焉能承载?蓄势之 后猛然跌宕,将情感表现得婉转而深沉。 评分:答对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按照 0、1、2 三类判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 上片侧重于对艺术形象外形的表现,下片侧重于对内心的传达,由表及里, 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 示例二、 以“春天”节令为载体,使全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春日风吹雨打落花为 尘,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自然触发了对悲惨际遇的回忆与内心的痛楚。双溪美好 春色使词人产生泛舟意念,却因愁绪沉重轻舟难以承载而作罢。 示例三、 运思缜密独到。将“愁”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 重,极富创意。且其紧承上句“轻舟”而来,“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思维 缜密,浑然天成,构 3 成完整意境。 示例四、 化精神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词人别出心裁,赋予看不 见摸不着、没有轻重的“愁”以重量,将内心愁绪的浓重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 示例五 情景交融。如以落花为背景依托抒写情感。落花已变成尘香,既暗示此前 曾是风吹雨打、落花成阵的日子,又形象比况美好事物遭受摧残,也寄托了词人国 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际遇和沉重哀愁。 【2019山东菏泽】 柳桥晚跳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4.我无聊的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 5.借景抒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 【2019山东济宁】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分)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答案】(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2)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2019山东临沂】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②栖迟:停留,居留。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⑤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 【2019山东青岛】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7-8 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8.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答案】7.C 8.D 【2019山东泰安】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5.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15.D 16.C 【2019山东潍坊】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3.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14.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13.(2分)D(“秋宵梦觉”指的是深秋的夜里,作者从梦中醒来) 14.(4分)①(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②人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每点2分) 【2019上海】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6.思乡 7.A 【2019浙江杭州】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2分)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 【答案】(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2019浙江湖州】 奉诚园①闻笛 (唐)窦卑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②泪,满目山阳笛③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頫④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①奉诚园: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②西园: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③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④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知识卡片】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 【答案】《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2019浙江宁波】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17.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分) 【答案】【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臣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 【2019浙江绍兴】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②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 【注释】①稔(rěn):谷物成熟。②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③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3分) 【答案】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 【2019浙江台州】 南行别弟 (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卢溪别人 (唐)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流放岭南与弟相别之作。 这两首写离别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南行别弟》用“江水”烘托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诗人流放岭南与弟作别时内心的悲愤、伤感、凄凉、孤寂之情。《卢溪别人》中把自己比作“溪水”,像溪水一样陪伴友人,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要积极乐观,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019浙江温州】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全唐诗》) 12.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4分)
【答案】(1)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2)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