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作文标题“那声音,常在我耳畔 ”。这道题语言表述上是比较文学化的,但是它实际表达的意思是很浅显的,就是“难忘的声音”,这就和我们平时可能会练到的“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回忆”比较接近,只是这道题要聚焦在“声音”上谈。“声音”可以来自亲友师长,他们鼓励关心的话语,在你每天的生活中,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你温暖、给你激励。“声音”可以来自于内心,是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自己给自己的承诺,同样在成长道路上,给你直面困难的勇气。“声音”可以来自于文艺作品,比如你从电影中或者小说里看到的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声音”可以是美妙动听的歌声、涤荡灵魂的演奏、鸟雀山泉的自然之声,这些都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忘记了日常生活中的庸碌烦恼,进入丰富、充盈的精神世界。结构安排上,因为存在对“声音”的回忆,所以文章前半部分最好安排一个倒叙,由眼前情境引出“声音在耳畔回响”从而引出“声音”是什么。当介绍完“声音”的主体事件之后,这实际上是在回答“声音为什么会常在我耳畔”,文章后半段还要留出三到四成的篇幅来回答“声音常在我耳畔的影响如何”。 点睛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 、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 2 、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 3 、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 4、 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