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赏析(2) 【2020江西省】 庆清朝慢 踏青 【宋】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②。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④。 【注】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③饾饤(dòu dì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 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答案】6.C 7.D 【2020山东济南】 摊破浣溪沙① 明•陈继儒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②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注释】①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②棹:用桨划船。③鱼罾:渔网。 1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一句的妙处。(4 分) 1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的画面。(4 分) 【答案】12.示例1:运用多感官写景的手法,花香是嗅觉,明月是视觉,渔歌、虫鸣是听觉,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示例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梓花、明月是静景,渔歌归航是动景,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示例3: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用草虫鸣叫衬托渔船归航后的宁静,写出了夏夜渔村的宁静、清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13.示例:翠竹修长,茂密成林,茅屋掩映其中。宁静的夜色里,纸窗内亮着一星灯火,不时飞出几句读书声。 【2020山东滨州】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②子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8.诗人在第一-、 二句中选取“径”、“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3 分) 9.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3 分) 【答案】8.杨花 溪 荷叶 评分:共3分。 9.“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020山东德州】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 五个儿子,小名分别明舒、宣、雍、端、通。 7.下列诗歌与本诗体裁最接近的是( )(2 分) A.《次北固山下》 B,《十五从军征》 C.《登飞来峰》 D.《卜算子,咏梅》 8.“纸笔”代指 ______________,“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______________,“杯中物”代指 ______________。(3分) 9.对于本首诗.杜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惜深,你怎么看?(4分) 【答案】7.B 8.学习,读书 十五岁 酒 9.我认为是舐犊情深,夸张诙谐写法,表面是责其不争,实则爱之甚切。(我认为是批评众子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深感忧虑)。 【2020山东东营】 旅夜书怀①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765年,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举家自成都乘船东下。此诗写于漂泊途中。 8.本诗“书怀”“沉郁凄婉”,试就此谈谈你的理解。(2分) 9.本诗展现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创造力,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2分) 【答案】8.答案:(1)基调凄凉悲怆。本诗刻画了一个独立于天地间的飘零者形象,不但写出了诗人当下旅途情景和孤寂、悲怆心境,而且高度概括诗人一生的坎坷旅途,凝聚了壮志难酬的凄怆之情。(2)含情深沉凝重。既有眼前境遇的凄惨,又有人生际遇的悲凉;既有理想难以实现的痛楚,又有年老多病的忧愁。这就令本诗具有了足够的情感重量和深厚的思想意蕴。(3)传情曲折有致。首联将景物浓缩于狭小空间,传达微弱孤寂之情;颔联赞叹“天地壮阔”“江月安详”而使孤寂之情变得强烈;颈联以自解自嘲婉曲抒发抱负不得施展的悲凉;尾联以沙鸥自喻,将寂寥悲凉之情抒发得淋满尽致。全诗情感迁回曲折,顿挫有致。(4)达情含蓄蕴藉。诗人为传达孤寂、愤懑、悲怆之情,找到了恰当的载体和独特视角,以“细草”和独舟映射孤独之情,以星月、江野映衬寂寥之感,以自嘲隐含愤激之情,以沙鸥自况括尽人生悲苦。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类判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 示例一 善于选取和组织意象,营造意境。如由草、风、岸、樯、舟、夜构成的特写镜头与由星、月、江、野构成的远景画面,形成徽渺与阔大、孤寂与旷远相融为一的意境。(或如诗人将自我融入自然之境,构成雄浑阔大义孤独凄凉的审美意境。或如将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意境。在“孤独”的统领下,近岸见风草,暗夜见樯舟,两者联系在一起,构成萧瑟、凄凉的意境) 示例二 情景相生。首联诗人以微渺处境、孤寂心境选取萧索之景,萧索之景又助添孤寂之情;而“细草微风”与阔大平野,“危樯独舟”与奔流大江相比照,将诗人微渺、孤寂表现得更为突出。(或借景抒情、颈联由眼前草风樯舟、星月江野触发愤激不平之情;尾联借助飘飘于天地之间的沙鸥传达漂泊无依的感伤) 示例三 善用修辞。衬托。首联以细草等意象正衬诗人孤寂之情和漂泊之感;颔联以宏阔境界既正衬心怀天下之胸襟,又反衬自我形象的微渺、对前途的无奈和孤寂无依的凄怆。(或对比。自然的宏阔与诗人渺小对比。将用以自况的沙鸥等置于宏阔境界,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天地辽阔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或“赋”中兼“比”,诗人是在叙述旅途夜中所见,但景物又成为诗人的隐喻。细草暗喻诗人身世,任凭风雨侵袭与洗劫;独舟、沙鸥暗喻诗人颠沛流离、孤苦无依。通过隐喻抒发了理想不得实现、报国无门的哀痛与悲怆。或注重字词锤炼。颔联中闪烁的星星在远处与地面相接,是谓之“垂”;月色使水天浑一,又随水而动,是谓之“涌”。非“垂”不足以见平野之隔,非“涌”无以知大江奔流) 示例四 构思缜密,描写层次丰富。前两联写所见之景,照应诗题“旅夜”,后两联抒情,照应“书怀”;前两联景物一渺小一宏大,尾联“天地一沙鸥”,又一宏大一渺小,与前两联形成关联。全诗结构严谨,构恩缜密。首联为近景,领联为远景,层次分明;颔联一动一静,动静相谐。描写层次丰富。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类判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020山东菏泽】 长安听百舌① 韦 鼎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注】①百舌:鸟名。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②那:即“哪”。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5.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答案】 4、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5、“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同时也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久。 【2020山东济宁】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 郑珍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3分)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1) “摇”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泛舟于江中之时,江边美景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的美丽景色。 (2)既有捕鱼、炊鱼、食鱼的美好体验,也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 【2020山东临沂】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2020山东青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异壮美风光的喜爱之情。 B.“湿罗幕”“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犁红旗冻不翻”,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悲伤。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回路转,武判官的身影已消失不见,诗人依然深情目送。 8.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盼望眼前出现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寒,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虽流露出惆怅之情,但依然乐观进取。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乡。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答案】7.C 8.C 【2020山东泰安】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裳,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作者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对“狂”字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 B.太守出猎而须“报”知百姓跟随去看,此二狂也。 C.出猎必须射虎,自比孙郎,英姿勃发,此三狂也。 D.词人将自己写成弯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此四狂也。 16.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将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超迈洒脱。 B.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由虚而实,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D.这首词通篇押“阳韵”,音调铿锵高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 【答案】15.A 16.B 【2020山东潍坊】 武威①送刘判官赴碛西②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③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御马,表现出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以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14.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愿。 【答案】 13.(2分) B (表现刘判官的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 14.(3分)字面意思:一声号角响起,军营的天就亮了、(1分)蕴含的深意: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敌军,(1分)使西域重见光明、边地安定。(1分) 【2020山东烟台】 从军行①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B.“城南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土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 C.“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 D.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尾都是叙述事情,交待过程,让人看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军的英雄将领形象。 8.品析诗歌中“独”字的妙处。(2 分) 【答案】7、D。 8、“独”,单独,独自。千骑之中一骑独前,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突出了将领的英雄形象。 【2020山东枣庄】 峨眉山①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②江水流。 夜发清溪③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③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④渝州:今重庆一带。 6.“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2分) 7.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8.对下面四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隶书 篆书 楷书 行书 B.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C.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D.行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答案】6.诗人故乡(答“家乡、亲人、友人”亦可)。(1分) 7.(1)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2分。能答出其中一条,意思对即可得2分) 8. B(2分) 【2020浙江杭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 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 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1)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飘飘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2020浙江湖州】 下面是杜甫的两首诗歌,一位同学想知道它们哪首先写哪首后写。请你作出判断,并从内容、情感等角度阐述理由。(4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答案】先写A,后写B。 理由:A诗写诗人仰慕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达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诗字里行间洋溢者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B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孤独和思归之情,后两联则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这些内容和情感,说明B诗写得晚。 评分标准:共4分;判断1分,理由3分。结合内容、情感等,言之有理即可 【2020浙江金华、丽水】 辋口①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②,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森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①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②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3. 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__________ ”相应和。 14. 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问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苍苍秋雨晦 14. 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2020浙江宁波】 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18题。 【甲】 _____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 _____望 [清]周容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根据要求答题。(5分) (1)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____望 【乙】_____望 (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答案】(1) 【甲】晚 【乙】晓(2分,每空1分) (2) 【示例一】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种落寞的感受,流露出忧伤之情。 【示例二】甲诗第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流露出故园之思。 【示例三】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示例四】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圆,流露出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3分。具体意象1分,结合诗句1分,情感1分) 【2020浙江绍兴】 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古人常以“秋”人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人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6分) 【答案】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颇有新意:首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有番情状;“ 拖筇放脚任天真”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率真酒脱的个性:三四两句,颇有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内闲适,不为俗世所累,改“闲愁”为“闲乐”,就能悠然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2020浙江台州】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①,惹得诗人说到今。 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注释]①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第一首诗描绘梅花“不染尘埃”和身处“竹篱茅舍”却“自甘心”的形象,表达诗人淡泊名利的志趣(写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等亦可)。第二首诗描绘梅花“故早发”“不疑寒”“畏落众花后”的形象,表达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写渴望被人欣赏或怀才不遇亦可)。 评分标准:共4分。每首2分,其中结合内容1分,情感1分。意对即可。 【2020浙江衢州】 浣溪沙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清)屈大均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飞飞长傍景阳楼。 六代只遗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白门①容易白人头。 【注释】①白门:指金陵(今南京),明朝都城。 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4分) 【答案】示例:晏词用“重帘”“燕”“晚花”“凉波”等意象写环境凄清冷落,“好风”“疏雨”写人孤身独处,表达词人叹息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屈词用“花”“水”等意象来强化愁情,用“遗”“空”写故国依旧而人事已非,借“白门”与“白头”说故都往事令人愁生白发,表达词人江山巨变后的痛苦。两首词都写“愁”,晏词写的是个人闲愁,屈词写的是亡国之愁。(异同点2分,分析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