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2021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爱莲说》

http://www.newdu.com 2021-05-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1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爱莲说》,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爱莲说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竖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二、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