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改进 1.改进原因 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要在不同的班级进行多次演示实验,要多次制取二氧化碳。教材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每次用完需将固液分离,非常麻烦。启普发生器虽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但药品用量太大,使用也很麻烦。 2.改进方法 一大一小用完的胶水瓶子清洗干净,把大瓶距瓶口3厘米处的上端剪掉,再在两侧对称的位置纵向剪两个小口(否则小瓶塞不进去)。小瓶上部将瓶口剪掉,配上合适的带导气管的橡胶塞,瓶底部用烧红的粗铁丝钻6~8个小孔,再将小瓶由底部塞进大瓶,放下去两瓶底接触,往上提小瓶下部刚好卡在大瓶颈部。实验时稀盐酸倒入大瓶中(也可由小瓶倒入漏入大瓶),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在小瓶中,塞紧橡胶塞。需要制取气体时把小瓶往下推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不需要制取气体时把小瓶往上提,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3.改进的意义 (1)块状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都可用该制取装置。 (2)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便于教师多班教学,反复多次制取气体。 (3)药品用量少,节约药品。 (4)材料易得,也可由学生自制用于实验,可操作性强。还可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二、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1.改进原因 教材中实验需要时间长,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污染较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浪费药品。 2.改进方法 所需材料:两个废弃的眼药瓶清洗干净,分别装上酚酞试液、浓氨水。一个带涂抹柄的胶水瓶盖,截掉半截的矿泉水瓶底、棉花。 3.操作过程 在胶水瓶盖涂抹柄上缠上少许棉花,在棉花上滴上两滴酚酞试液,瓶盖内滴上两滴浓氨水,再用矿泉水瓶底罩上,棉花很快变红。 4.改进的意义 (1)材料易得,可操作性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现象明显,耗时短。 (3)节约药品,对环境污染小。 (4)携带方便,便于学生分组实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