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知识点的内容: 一、民族 1.民族含义与特征 (1)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2.我国的民族关系 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重点) (1)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 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具体表现: 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 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措施: 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内因); 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外因); 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外因)。 (4)三原则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意义:实行区域民族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小练习 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心声。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壮族 D.蒙古族 2.人民币号称中国的名片。人民币上的景观素描浓缩了我国风景名胜的精华,人民币上的许多人物肖像是我国民族团结现状的写照。5元人民币上的人物肖像刻画的是藏族同胞和回族同胞,这两个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区分别是在( ) A.青海和广西 B.新藏和宁夏 C.新疆和甘肃 D.内蒙古和新疆 3.泼水节是我国哪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 A.汉族B.壮族C.傣族D.蒙古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