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历年真题 >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09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南省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毕业在即,班级拟开展“我的初中生活”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下面是晓峰同学在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三年初中生活(    )而逝,临别的忧伤油然而生。【甲】回首昨日,我们相聚在这花团锦簇的校园,相识在这(    )和谐的集体。【乙】师长的谆谆教导,同学的(    )欢笑犹在耳畔;绿茵场上尽情(    )挥洒汗水的英姿,自习课上孜孜不倦汲取知识的身影,如在眼前。【丙】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不是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又是新征程的开始。【丁】明日,我们将继续追寻先贤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前仆后继,逐梦前行,期待在下一个“驿站”,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1. 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悄然(qiǎo)         温馨(xīn)         嬉闹         驰骋
    B. 悄然(qiǎo)         温馨(xīng)        嬉闹         弛骋
    C. 悄然(qiāo)         温馨(xīng)        嘻闹         弛骋
    D. 悄然(qiāo)         温馨(xīn)         嘻闹         驰骋
    3.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油然而生 B. 花团锦簇 C. 孜孜不倦 D. 前仆后继
    4. 将“而今,我们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是(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5. 文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删去“的一生” B. 改“不是”为“既”
    C. 改“又是”为“而是” D. 在“又是”前增加“意味着”
    【答案】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A
    3. D
    4. C
    5. B
    6. 为了留下初中生活的美好回忆,班级准备将三年初中生活照片制作成班级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请你为该电子相册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2个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为了给该电子相册配乐,同学们搜集到两首歌曲。从歌词来看,你认为其中哪一首更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
    栀子花开(节选)
    栀子花开/so beatutifiul so white/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难舍的你/害羞的女孩/就像一阵清香萦绕在我的心怀/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雨夜总将我们的青春灌溉/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同桌的你(节选)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电子相册做好后,你代表班级将相册作为毕业礼物,发送到王老师邮箱,同时发送了一封邮件。下列邮件正文拟写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代表九(1)班把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惠赠给您,请您查收。
    B.您将非常荣幸地收到我们九(1)班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好好惠存。
    C.我代表九(1)班给您发送了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务必查收。
    D.我代表九(1)班给您发送了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查收、惠存。
    【答案】
    ①. 示例:绽放岁月,梦想起航
    ②. 《栀子花开》更合适。由歌词“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雨夜总将我们的青春灌溉”等可知,这是一首描写毕业季同学分离的歌曲,栀子花的洁白象征着同学家纯洁的友谊,整首歌曲表达既期待美好未来,又有点分别的淡淡惆怅的情感,并且意境优美,适合做相册配乐。而《同桌的你》描写的是毕业多年后的回忆,不适合当下的毕业情境。
    ③. D
    7. 晓轩同学在毕业赠言中引用了下面语段,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摘自苏联作家___________(填人名)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病床上克服困难,计划写一部中篇小说,并给它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
    (2)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奥斯特洛夫斯基     暴风雨所诞生的   
    (2)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项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8. 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2)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君问归期末有期,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露为霜   (2)海内存知己    (3)巴山夜雨涨秋池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入则无法家拂士  (6)无案牍之劳形   (7)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阅读与理解(共5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9.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塞 B. 且焉/置土石
    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汝心之/国不以山溪之险 B. 妻献疑曰/真无马邪
    C. 跳往助/友人惭,下车引 D. 何而不平/必先其心志
    11. 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 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 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 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答案】
    9. A
    10. C
    11. B
    12. (1)你也太不聪明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3.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 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 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14. 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
    13. B
    14. 描写了鼓声和雁声。点明了月夜的背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鱼”现身“地球第四极”
    ①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作“地球第四极”,这里最深处达10911米,静水压极高,是人类难以涉足之地。没想到,一群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仅有一张A4纸太小,无需任何耐压壳,便可同此处的生物“竞自由”。它的潜行有怎样的故事?
    ②马里亚纳海沟深海里,狮子鱼可以惬意地游来游去。它们何以能在这等极高压深水及生存?研究发现,狮子鱼的骨骼细碎地分布在凝胶一般柔软的身体中,能承受近而兆帕必压力。“向狮子鱼学习,或许能研制一种无需耐压壳保护就可承受深海静水压力的仿生软体机器人,实现深海探测我备的小型化与智能化。”李铁风和学生就此展开了讨论。
    ③2018年5月,李铁风团队联合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正式启动相关研究。最终,项目组研发出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果然形似一条鱼,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该机器人由一种在高压低温环境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电驱动性能的智能软材料制成,控制电路、电池等硬质器件融于凝胶状的软体机身,无须耐压外壳,使能承受万米级别的深海静水压力。
    ④2019年12月,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在海沟10900米深处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8月,该软体机器人又在南海3224米深处成功实现自主游动。
    ⑤相比于传统的“铠甲式”抗高压深潜装备,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重量轻、洁构简单,能大幅降低深海探测的难度和成本。软体机器人的吸引力在于其灵活性和通用性,它们身子软,本领却硬,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非常适用于深海、极地、高冲击性等恶劣及特种环境的监测和探索工作。
    ⑥未来,项目组将在进一步提升其智能无人化水平的同时,降低应用成本。研究团队还计划将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使技术运用到深潜器上,研制小型化的深海装备,实现深海通讯、深海检测等功能。
    (文/王思远,有删改)
    15.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0911米,静水压极高,除了狮子鱼外,其它生物难以生存。
    B. 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外形像一张A4纸,可以与海底的生物“竞自由”。
    C. 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重量轻,结构简单,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能适应复杂环境。
    D. 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已经运用到深潜器上,实现了深海通讯、深海检测功能、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画横线句子抒发了对中国学者研发软体机器鱼这一成果的惊叹之情。
    B. 第②段中加点的“或许”,在文中只是表示推测,因此可以删去,不影响文意。
    C. 文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方法具体说明了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的特点。
    D. 文章按空间顺序说明了仿生深每软体机器人的研制过程,内容清楚而有条理。
    【答案】
    15. C
    16. A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
    ①春暖花开,青春正好。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如何做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铺好青春底色,值得当代青年深入思考。
    ②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树立一生之志。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青年学子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或献身革命,或渡海求学。革命先辈、英模栋梁早在青年时期就已将报国之心、奋斗之志融入人生追求。鲜红底色一旦铺就,将流淌在青年血脉里,帮助青年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
    ③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化解消沉情绪,体会成长快乐。当代青年绝大多数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常缺磨炼。有的青年不愿拼搏,常陷入彷徨和徘徊:有的娇气脆弱,一遇挫折就放弃;还有的存在咸鱼心态,得过且过。学习先辈的拼搏意志、吃苦精神,有助于激励当代青年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④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明辩是非曲直,认清真伪善恶。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让开放、个性、多元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各类声音言论交织涌动,给青年的价值判断带来困扰。当代青年唯有从党史学习中真切把脉历史发展的潮流方向,方能客观理解国家发展现实,保持清醒。
    ⑤奋斗新时代,青春正当时,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的底色。
    (文/徐宁,有删改)
    17. 下列关于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代青年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B. 青年要在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
    C. 当代青年应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底色。
    D. 当代青年应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18. 下列材料不适合放在第②段中充当论据的一项是(    )
    A. 王进喜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时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B. 雷锋工作积极,热心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C.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坚贞不屈,豪不畏惧,壮烈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
    D.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无惧困难,刻苦学习,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答案】
    17. C
    18. D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采采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地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责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 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
    20. 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1. 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母亲的三次“放飞”
    

    “我”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
    

    意外
    

    第二次:          ①
    

    痛苦
    

    第三次: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
    

    ②
    

    22. 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3. 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9. 不幸:“我”自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或“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
    万幸:北京师专就在北京市内,“我”每天晚上可以回家吃饭和睡觉。(或“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
    20.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写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内容上表达了对母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1. ①举家外迁,不给儿子在北京留下一间房   ②悲凉
    22. “放飞”就是“放手”之意,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母亲的想法,一旦孩子长大,就应尽早地、坚决地、完全地“放手”。
    23. 示例一:赞成。①这位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这种做法大有把“身体好”放于首位之意,有利于培养孩子不慕虚荣的纯朴天性;②反对孩子吃零食,却十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惜进行“巨额投资”,显然,这对刘心武日后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是极有影响力的;③三次“放飞”仪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是高层次的父母之爱。
    示例二:不费成。①这位母亲在饮食上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没有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②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有很多,不定要花巨资订报刊;③三次“放飞”孩子过于狠心,不利于培养母子情感。
    三、作文(共60分)
    24.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蔚蓝的天空,神舟翱翔实现了飞天梦;深蓝的海洋,蛟龙深潜实现了探海梦;金黄的稻穗,袁隆平爷爷有个禾下乘凉梦……青春的你也一定有自己的梦。追梦路上,有汗水,也有欢笑;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思考,也有感悟。
    文题一:请以“逐梦之旅”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请以“谢谢你,让我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