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点:形核的驱动力和阻力相同、临界晶核半径相等、形成临界晶核需要形核功、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是形核的基础、形核需要一个临界过冷度、形核率在达到极大值之前,随过冷度增大而增加。不同点:与均匀形核相比,非均匀形核的特点:非均匀形核与固体杂质接触,减少了表面自由能的增加。 ![]() 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不同点 与均匀形核相比,非均匀形核的特点: 非均匀形核与固体杂质接触,减少了表面自由能的增加 非均匀形核的晶核体积小,形核功小,形核所需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就小;形核容易,临界过冷度小; 非均匀形核时晶核形状和体积由临界晶核半径和接触角共同决定;临界晶核半径相同时,接触角越小,晶核体积越小,形核越容易; 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随过冷度增大而增加 均匀形核: 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均匀地生成,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 非均匀成核: 是指体系在外来质点,容器壁或原有晶体表面上形成的核。在此类体系中,成核几率在空间各点不同,由于模型内模型壁和杂质颗粒的作用,原子依附在其上而形核,进而降低了过冷度,使形核更加容易。自然界中的雨雪冰雹等的形成都属于非均匀成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