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关 初中几何将逻辑性与直观性相结合,由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几何模型,抽象出数学教材上的几何概念,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一大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先观察几何模型,形成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数学名称,画出数学图形,定义图形,研究性质。 例如:在介绍“直线”这个不加定义的概念时可分为四步: (1)展示一根拉得很紧的细线,让学生想一下铁路上的铁轨等,给学生一个实际模型的感性认识。 (2)给出数学名称,对于以上形象的线叫直线。 (3)给出定义: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是描述性定义,只要认识理解“直”与“向两方无限延伸”,它无长短,无粗细,是理想中的直线。 (4)图形性质:“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可举实例说明。一个概念经过以上四步,学生便会记忆深刻、所学知识落实到位。 二、语言关 几何语言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图形语言,就是我们研究的几何图形。如角、三角形、梯形等。二是文字语言,就是概念、定理、公理、或一个几何题用文字来表现的语言。三是符号语言:如:“//”“⊥”“△”等。这三种语言在几何中通常是并存的,有时又互相渗透,互相转化。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这三种几何语言的基本训练,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能熟练地表达每一种语言,而且能根据解题或证题的需要,准确地将其中一种语言“翻译”成其它语言形式。对于几何语言的学习,要严谨、准确,尤其是三种几何语言的“互译”要熟练掌握,对于图形、文字、符号的使用要融汇贯通,这是学好几何的关键。 三、画图关 几何图形是学习研究的主要对象,画准图形是解(证)题的基础。画出正确符合题意的图形,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也给解(证)题带来清晰的思路。相反,不准确的图形,会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带来错觉,甚至把思维引入歧途,把显而易见的问题变得无法入门。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地画出规范、准确的几何图形,千万不能怕麻烦或为了省事,不用学习用具而随便、徙手画图。 四、推理证明关: 几何的推理证明同代数相比,思维方式有明显区别,几何借助图形思考,言必有据。因此,学习几何推理证明,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扎实认真地学好几何基础知识,是学好几何推理证明的前提条件,定义、公理、定理、推论是几何推导的理论依据。所以要深刻理解其含义,彻底弄清其题设和结论。只有这样,才能灵活、正确运用它们来推导证明,解决问题。 (2)要练好三项基本功:正确地识图与作图;会使用三种几何语言的互相“翻译”,具有准确熟练地进行口头、书面的语言表达。 (3)加强在学习中对证明推导的基本结构和格式的训练。 (4)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对证明方法的训练。几何证明方法一般有两种: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称为“逆推顺证”,即用分析法寻找证题思路,用综合法书写证题过程。 同学们做到上面四关,只能说几何会做,但是想几何掌握的更好,运用更娴熟,还得多学几招: 第一招:一题多解一道题,往往不止一个解法。给出一个中点,有人想到了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有人想构造中位线,有人想中线倍长。做完一道题,想想还有没其他方法可以做? 第二招:结论条件互换 有一些经典题目,出现频率很高。我们往往发现他们虽然是同样的图形,但是往往考察的侧重点不一样。例如下面这道题: 例1: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D+BC=DC,M为AB的中点。求证:DM⊥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