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文言文 >

2022中考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http://www.newdu.com 2021-12-29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称为“亚圣”。
    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
    2.背景链接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3.重点字词解释:
    1.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2.地利:地理形势。
    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三里(之)城:的。
    5.七里之(郭):外城。
    6.(环)而攻之:围。
    7.(是)天时不如地利:这。
    8.(池)非不深:护城河。
    9.(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
    10.(委)而(去)之:放弃。去:离开。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以:凭。
    12.(固)国:巩固。
    13.(威)天下:威慑。
    14.寡助(之)(至):到。 至:极点。
    15.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16.天下(顺)之:归顺。
    17(以)天下之所顺:凭借。
    18.(故)君子有不战:所以。
    4.文本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文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
    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5、“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6、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
    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7、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1)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5、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家和万事兴。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