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很多,而且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供参考。 ![]() 鸦片战争 (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二)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为了牟取暴利,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时间:1839年6月。 3.地点:广州虎门。 4.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三)《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 (一)定义: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失败的影响 (一)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时间:1900年。 (二)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三)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四)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五)《辛丑条约》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洋务运动 (一)时间:十九世纪60年代—90年代 (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侵略) (三)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四)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①中央—奕忻;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五)学习对象: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器物)。 (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②时间:1895年春;③发动者:康有为、梁启超;④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⑤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二)维新派:①政治团体——强学会;②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减冗官,(封建顽固派最反对)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2)失败原因:①主观: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②客观: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历史意义: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二)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三)辛亥革命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