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生物 > 综合辅导 >

2022中考复习必备,初中生物所有必背知识点(二)

http://www.newdu.com 2022-01-10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淀粉) + 氧气
    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
    物质转化的过程: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实质
    能量转化的过程: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5)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照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④清水漂洗;
    ⑤滴加碘液染色(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
    ⑥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
    ⑦证明(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3.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概念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公式: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保存蔬菜水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4)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4.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五、生物圈中的人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缺乏无机盐、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及食物来源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成麦芽糖);
    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初步将蛋白质消化成多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液,将脂肪变为脂肪颗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彻底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彻底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①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酶(肠液、胰液)———→葡萄糖(在口腔中开始)
    ②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酶(胃液、胰液、肠液)——→ 氨基酸(在胃中开始)
    ③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胆汁(肝脏) ——→脂肪微粒 ———酶(肠液、胰液)———→甘油+脂肪酸(在小肠中开始)(因页面限制,箭头中间即为反应条件)
    (2)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小肠的特点:
    ①小肠长;
    ②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
    ③消化液种类多(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④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关注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5.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废物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结构和功能如下: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型和输血:将血型分为O、A、B、AB血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则红细胞会凝聚成团,堵塞血管。
    (3)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4)心脏四腔:两心房,两心室 。
    6.血液循环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由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由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8.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氧化碳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氧气
    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肺泡中的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交换: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而毛细血管将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9.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的结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反射的类型:
    ①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生下来就有的反射。如眨眼、排尿、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等.
    ②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躲避汽车、打铃后进教室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