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历年真题 >

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3-23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贵州省铜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卷I(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mì) 落(zháo) 息(bǐng) 堂大笑(hōng)
    B.暗(huì) 言(zhēng) 立(zhù) 惟妙惟(xiào)
    C.宁(wú) 腈纶(jīng) 元(jiè) 恹欲睡(yān)
    D.刀(pō) 恣(suī) 阔(chuò) 而不舍(qì)
    【答案】C   【解析】A.有误,“着落”的“着”应读作“zhuó”。
    B.有误,“箴言”的“箴”应读作“zhēn”。
    C.正确。
    D.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作“qi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 猥琐 潜滋暗长 五脏六腑
    B.拜谒 烂漫 怪诞不禁 春寒料峭
    C.斡旋 劫难 川流不息 如雷灌耳
    D.盘恒 宽宥 相得益彰 李代桃僵
    【答案】A.正确。【解析】B.有误,“怪诞不禁”的“禁”应为“经”。
    C.有误,“如雷灌耳”的“灌”应为“贯”。
    D.有误,“盘恒”的“恒”应为“桓”。
    故选: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贺龙进驻铜仁后,为使地方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他采取果断措施,一面清剿匪患,一面废除苛捐杂税。
    B.影片《你好,李焕英》票房大火,让贾玲、张小斐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女明星。
    C.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
    D.周逸群故居正屋前有石板铺院,两旁辟有花园,整个院落错落有致,古朴幽雅。
    【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望文生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让人最终拥有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
    B.当下,我国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做好防疫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C.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辣椒制品,是贵州辣椒加工行业的支柱企业。
    D.2020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无数扶贫干部无私奉献与忘我付出的结果。
    【答案】A.正确;
    B.有误,搭配不当,可以在“常态化”后面添加“阶段”;
    C.有误,搭配不当,可以去掉“生产的辣椒制品”;
    D.有误,句式杂糅,可以去掉“的主要原因”。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这是通过比喻产生的意义,叫比喻义。(此句中标点符号没有错误。),不只是
    B.“流水鸣溅溅”“涓涓细流”“莲叶田田”中都运用了叠词。(叠词的运用,不只是字词的简单重复,还可产生节奏韵律之美,突出事物特征,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C.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该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香味化为有形的颜色,将人带入了梦幻般的境界。)
    D.李老师对小涵说:“请你明天告诉语文科代表,叫她把今天布置的作文收齐后,交到我的办公室。”第二天,小涵对语文科代表说:“李老师让我告诉你,叫你明天把今天布置的作文收齐后,交到他的办公室。(小孟转述的内容是准确的、完整的。)
    【答案】D
    ABC.正确;
    D.有误,小涵转述李老师的话是在第二天,所以转述中“明天”这个时间词出错,应改为“今天”。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就对雪水泡茶之法有过极其生动的描述。
    ②古时候雪水和雨水受污染程度小,可以直接饮用,所以泡茶救果很好。
    ③雪水和雨水属软水,古人誉其为“天泉”,认为它们是泡茶的好水。
    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⑤但现在环境污染太过严重,所以不能再直接用雪水和雨水来泡茶。
    ⑥硬水不宜泡茶,软水才是理想的泡茶用水。
    A.②①⑤③④⑥ B.④⑥③①②⑤
    C.②①⑤④⑥③ D.④⑥③②①⑤
    【答案】B  题目中的这段话是讲水有硬水、软水之分。④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水的分类。这句话是文段的总领句。⑥句写出了软水是泡茶的理想材料,③①列举了《红楼梦》中用雪水泡茶的例子,②⑤最后写出了古代和现代雪水和雨水来泡茶的区别。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⑥③①②⑤。
    7.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犬子”“拙见”“鄙人”“见谅”“奉劝”等;敬辞有“惠赠”“垂询”“赐教”“劳驾”“久仰”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如《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就运用了比兴手法。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所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多用“小说”笔法,叙事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左传》,即《左氏春秋》,编年体史书,多用事实解释《春秋》,文字优美,记事详明。
    D.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诗句都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如“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答案】A.有误,“奉劝”是敬辞;
    BCD.正确。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8-10题。(9分)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翼若垂天之云
    C.日更定矣 谓大同
    D.而飞 一而诸侯惧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
    B.使有所终 女有(词类活用)
    C.选贤能 未复有能其奇者(通假)
    D.南冥,天池。 天下公(表判断)
    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C.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乙文中孔子阐述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在写法上,甲乙两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其中甲文极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
    11.把卷I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
    8.C
    A.之: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
    B.其:表示选择/代词,指大鹏;
    C.是:都是这的意思,指示代词;
    D.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发怒;
    9.D
    A.创业:创立帝业,不是古今异义词/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B.老:老年人/女:女子,不是词类活用;
    C.与:同“举”,推荐/与:参与,这里有欣赏的意思,不是通假字;
    D.者……也:表判断/为:是,表判断。
    10.D
    ABC.正确;
    D.有误,甲文没有运用对偶句。
    11.①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②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财物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3)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游目聘怀,抒发抱负。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发出了“                  ,                  ”的豪言壮语,表现了忧国忧民,苦己为人的伟大情怀。
    (4)《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叙述自己身世时,用“              ,                ”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心性。
    【答案】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惟解漫天作雪飞(注意“惟”的书写)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注意“苟”的书写)
    13.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按要求答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上阙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2分)
    (2)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4分)
    【答案】(1)时间之漫长久远;词人思绪之无穷。
    (2)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的语言,表明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14.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铜仁市某中学准备开展以“读唱红色经典,传承中国精神”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活动一  经典诵读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艾青《北方》
    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你该用怎样的情感诵读所节选的诗歌呢?请你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3分)
    A.诗歌抒写了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所以“悲哀”“最艰苦”要重读。
    B.诗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所以“爱”要重读,读得真挚而深情。
    C.诗歌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所以要读得深沉凝重,语速要缓。
    D.诗歌形式白由,不注重出句的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所以不需要读出节奏感。
    【答案】D
    ABC.正确;
    D.有误,运用有规律的复沓,字数、行数自由,不是整齐划一,但注重诗句的韵脚,读起来气韵畅通。
    活动二   红歌传唱
    红歌体现出我们的革命传统、中国精神。下面是几首经典歌曲的歌词,请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中国精神。(至少说出三种)(2分)
    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歌》)②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③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和我的祖国》)
    ④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些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⑤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血染的风采》
    ⑥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十五的月亮》)
    我感受到了:
    【答案】
    示例:热爱和平、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牺牲奉献、革命乐观主义、改革开拓的精神。
    活动三 文字溯源
    (1)请你补充完善下图中“夏”字的字形演变过程。(1分)
     
    (2)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①甲骨文中的“夏,” 就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双手摆开呈现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式。
    ②中国自古就有“文章光华礼仪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为“大”之意。
    探究结果:我国古称“华夏”,意思就是“                                       ”。
    【答案】
    (1)隶书
    (2)伟大的中华(或强大的中华)
    二、(34分)
    (一)阅读下列文本,回答15-18题。(14分)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①注释:以设问开头,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注释: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可以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注释:承接上文,引出“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②注释:引用孟子、曾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注释:对于责任,“解除”或“卸却”,结果迥乎不同。】
    [乙]
    给母亲的一封信
    袁隆平
    亲爱的妈妈: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儿:平
    (原文有删改)
    [链接材料]
    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袁隆平向记者表示:“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惑,有胸襟。”
    ②袁隆平多次谈及他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15.甲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起到的作用。(4分)
    16.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3分)
    17.乙文尾段极富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想象中的美好画面:祖孙牵手的背影、噼啪作响的稻谷,橙黄的稻田……请你说说其中蕴含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感。(3分)
    18.“君子有终身之忧”,越是心怀天下,肩上的责任就越重,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读完甲乙两文及链接材料,你认为袁隆平的责任和快乐是什么?(4分)
    【答案】
    15.①“最苦的事”(或“什么是最苦的事”),使人思考。②论证了尽责方能得苦中真乐,照应题目。
    16.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或: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17.①表达对母亲的愧疚与深切怀念;②表达对杂交水稻事业前景的梦想与憧憬;③表达对一生追求目标的执著与坚守。
    18.责任:追求水稻高产,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快乐:①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奉献一生的快乐;②为因尽责而取得杂交水稻事业的丰硕成果,解决了百姓温饱问题而快乐。
    (二)阅读短文《示爱》,回答19-23题。(20分)
    示爱
    ①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
    ②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③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
    ④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几敬上
    ⑤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
    ⑥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
    ⑦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
    ⑧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
    ⑨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
    ⑩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干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
    ⑪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
    ⑫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
    ⑬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
    ⑭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摘自《廖玉惠:人生情感散文》)
    19.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4分)
    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是               的→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         的→吃完饭,仍没说,“我”是          的→最后,“我”勇敢“示爱”,夺门而去时,心情是               的。
    20.文章标题为何取名为“示爱”?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4分)
    21.文章末段划线句中的“居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22.文章主要写“我”对母亲示爱,为什么开头还用一定篇幅来写女儿的表现?(4分)
    23.请参考下面节选诗句,回忆自己与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在您……的时候”的句式,抒写对母爱的感受。(4分)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妈妈,
    在您                                的时候,
    在您                                的时候,
    在您                                的时候,
    在您                                的时候,
    您的爱已融入我的心灵,
    永不磨灭……
    【答案】
    19.害羞     别扭    着急    紧张
    20.“以“示爱”为线索贯穿全文,“示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示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向亲人表达心中的爱。
    21.不能。理由:“居然”有出乎意料之意,突出了“我”不敢相信母亲又恢复唱歌习惯的惊讶,也突显出“我”的示爱对母亲心境上的影响。删去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22.①女儿的赞美和示爱,让“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以及人生的意义,这为下文“我”想到向母亲示爱作铺垫。②正是女儿的甜言蜜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不善表达,教会“我”“爱要趁早说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说,女儿成了我的情感导师。③女儿向“我”示爱,“我”也学会了向母亲示爱,爱意与温暖在三代人之间传递,加强了文章主题的表达。
    23.示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       及时提醒和批评我       撑着伞为我遮风挡雨
    三、写作(60分)
    24.相识如昨,离别在即,展望未来,青春可期,挥去淡淡的离愁,扬起梦想的风帆。有梦的青春,才不负韶华,意气风发的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感触……
    请你道真意,抒真情,自拟题目,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2)立意明确,详略得当;
    (3)真诚表达自己的感悟、情思;
    (4)内容健康,不得套作、抄袭;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