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⑤。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御:车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马车。③志念:气度。④自下:谦虚而甘居人下。⑤抑损:小心谨慎。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从门间窥其夫 B.故逐之 夫问其故 C.曹刿请见 其妻请去 D.公将鼓之 晏子怪而问之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C.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D.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谋虑深远周密、军事才能高超;【乙】文中的晏子平易谦逊、为国荐贤。 B.两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相同。【甲】【乙】两文都主要通过直接描写的方法,分别刻画了曹刿及晏子这两个主要人物。 C.两文的某些词语与古代文化有关。【甲】文中的“牺牲”与古代祭祀有关;【乙】文中的“相”“大夫”与古代职务有关。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甲】文“未可”“可矣”写出了战事紧迫和曹刿的坚决果断; 【乙】文“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写出了车夫的骄傲自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答案】 (1)C (2)B (3)B (4)①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然而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这就是我要离开你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